关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对中老年朋友的危害

    发布时间:2015-10-24   来源:中华康网   

         颈椎骨折、脱位或骨折脱位合并颈脊髓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脊髓损伤与骨折脱位的因果关系在人们头脑中已成为定理。然而,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CSCIWFD)是指另一种颈脊髓损伤类型。它表明没有骨结构破损或关节脱位而有颈脊髓损伤,有别于那些有骨折或脱位而没有被影像学检查所发现的损伤。这在中老年朋友中是一种并不罕见的颈椎疾病。天津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宋海峰

          一.为什么会颈脊髓受伤的同时,骨结构却保持完好?

          颈椎骨折或脱位导致脊髓损伤容易理解。脊髓损伤与骨折脱位的因果关系在人们头脑中已成为定理。因此,使人们认为当脊髓损伤发生时,则必然有骨折脱位,影像学检查一定有相应改变。传统观点认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系颈椎一过性脱位,因此在影像学上没有显示。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1951年泰勒医生用实验和临床资料证明,当颈椎过伸时黄韧带皱褶导致脊髓损伤。颈椎过伸时,黄韧带向椎管内摺皱,可以损伤脊髓。此后一些临床医生称这种损伤为“颈椎过伸伤”,或“挥鞭伤”。有为客观其见,也有学者把这种现象描写为“x线没有发现骨折、脱位的脊髓损伤”。

   

          二.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因有哪些?

         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病理基础主要有先天性或发育性或退行性颈椎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或骨化、后纵韧带肥厚或骨化、颈椎的退行性变、椎体后缘骨赘形成、颈椎不稳、颈椎发育异常、急性颈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等,外伤后引起的脊髓水肿、血肿也是脊髓损伤的重要因素。其中颈椎管狭窄和急性颈椎间盘突出或脱出是最主要的病理基础。当这些因素存在时,在外力的作用下可造成脊髓损伤。

          致伤外力以轻伤多见,主要为车祸、砸伤、坠落伤、摔伤、扭伤、撞伤等。平地跌跤,头部碰壁,颈部的手法治疗等这些轻微的外伤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外力的强度不致于引起骨折或脱位.但却可引起颈脊髓损伤。这就是说,颈椎潜存着某些病理因素时,轻微的外力可以导致脊髓损伤。

   

          三.患有颈椎退变性疾病的中老年为什么容易发生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各种原因造成的颈椎管狭窄是颈脊髓损伤和受压的易感因素。一些学者认为颈椎过伸时颈椎管有效空间缩小使脊髓受到挤压,因此在颈椎过伸性损伤时常发生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国内戴力杨等学者认为颈后伸时脊髓至少存在两种压迫机制,其一,颈后伸时黄韧带的扣带机制,其二,椎板和椎体后缘间的钳夹机制,认为颈后伸损伤时上述两种机制是造成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重要原因。另外,在屈曲性损伤时椎体向前移位造成脊髓损伤,瞬间肌肉收缩使损伤水平的上颈椎节段向后方跳跃并恢复原位,故X线可以显示为正常征象,有学者将这种机制称之为屈曲-反跳“Flexion-Recoil”理论。

   

         四.损伤会对脊髓造成什么影响?
      此种损伤常导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如中央型脊髓损伤、脊髓前部损伤等。但严重脊髓损伤并不罕见。此外,包括外伤在内的任何脊髓压迫症都可能导致脊髓血管梗塞,改变其血液动力学而加重脊髓损伤。

        此类损伤通常较轻,很多颈椎病患者甚至未觉察自己有过颈椎外伤,但在行MRI检查后往往发现脊髓出现高信号改变。有些患者症状较重,但在脊髓休克过后往往四肢运动功能开始逐渐恢复。由于颈椎存在某种病理因素,非手术治疗其脊髓病往往是轻重反复,部分患者随时间延长,症状会越来超重。

         通常,此类脊髓损伤多发生于C4~C6水平。与以下原因原因有关:(1).C4是颈椎生理性前凸最明显处,且颈椎的屈伸活动多以C4~C6为中心,同时该段颈椎的活动频率高,活动幅度大,故易发生退行性变,导致椎管狭窄。(2).该段颈椎活动度大,稳定性相对较差,颈部外伤时,该段颈椎和脊髓易发生损伤。

   

         五.既然没有骨折脱位,影像学检查还有意义吗?如何诊断呢?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尽管无骨折和脱位.但这并不表示影像学检查检查毫无意义。相反,必要的检查对发现隐蔽的损伤、评价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 X线片检查

        X线检查在此病的重要意义有:除外骨折脱位;发现颈椎原有的结构异常:生理性前凸改变、骨赘形成、后纵韧带韧带骨化、椎管狭窄、节段性颈椎椎间不稳等,均有助于诊断。

        2.CT

        CT检查对本病诊断有较大的意义,对判断椎骨狭窄的骨性结构改变可靠性高。尤其对后纵韧带骨化的诊断价值比MRI要高。但常规CT系横断面扫描,扫描间距较大,容易遗漏对椎间隙水平的观察,且不能显示脊髓的结构。

         3.MRI

         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最高,它不仅能显示椎体周围结构、椎管狭窄程度、脊髓受伤的形态学改变,而且能观察到脊髓损伤的早期和晚期的病理变化。MRI不仅可以降低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误诊率,而且对确定其病理基础起到关键的作用,有利于制订治疗方案,对诊断和治疗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

   

          六. 如考虑脊髓损伤,救治时应注意什么?

         在损伤发生后,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均应当遵循脊髓损伤的救治流程。如:

  1.  对疑有脊柱及脊髓损伤者,均应采取正确的制动和搬运措。

  2.  高位颈脊髓损伤,出现呼吸困难者,及时行环甲膜切开或气管切开。

  3.  应在保持脊柱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所有急救和诊断性检查。

  4.  保持现有脊髓功能,防止进一步损伤。

   

        七. 如何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1.非手术治疗:

         脱水剂、神经节苷脂、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治疗可阻断脊髓继发损伤过程。非手术治疗虽然可使脊髓功能得到部分恢复,但效果有限;同时,由于脊髓损伤的潜在病理因素(颈椎管狭窄、退变性节段不稳定等)未得解除或纠正,从长期结果来看,脊髓伤害会有反复,多数会加重。近年来,随着对本病病理基础的进一步明确,检查手段进一步提高,绝大多数医生主张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意义在于:

  ①   消除本病发生的病理性基础。

  ②   早期减压可以减轻脊髓水肿、降低髓内压力,从而改善脊髓的血循环,避免或减轻脊髓的继发损害。

  ③   颈椎内固定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内固定可使颈椎获得即刻的刚度和稳定,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④    可早期活动,并发症更少,远期疗效更好。

   

          八.预后与转归

          影响因素较多。除与脊髓损伤的程度、年龄、基础疾病、身体一般情况有关外,与手术治疗时机、手术方式关系密切。因此,一旦发生此类损伤,应积极治疗。

   

         近期将介绍此病的典型病例。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造成脊髓损伤的直接原因 
脊髓损伤是一种很危险的病症,在当今社会脊髓损伤这种病状是普遍的一种病症,脊髓损伤会给患者带来很严重伤害,那么造成脊髓损伤的直接原因有哪些呢?这个疑问我来给大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