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是微创手术、恢复快,术后哮喘发作、得以顺利过关

    发布时间:2015-06-05   来源:中华康网   

   

  问:病人女性,55岁,长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间质性肺炎,每年哮喘不定期急性发作,体检发现右上叶膜玻璃病变(GGO),怎么办?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张军

  手术与否?

  肺功能低,能手术吗?

  如果手术,术后哮喘发作怎么办?能行吗?

   

  中国医大肺癌中心  张军

   

   

  答:

   

  肺癌,如果能够被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可能获得治愈。

  肺癌,一旦确诊,能手术者,尽量首先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肺癌的治疗手段。

   

   

  该病人女性,55岁,长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间质性肺炎,每年哮喘不定期急性发作,体检发现右上叶膜玻璃病变(GGO),怎么办?手术与否?

   

  大部分GGO无需要手术。

  但这一例GGO,影像特点怀疑为肺癌,建议手术。

   

  虽然CT报告并未怀疑为肺癌或肺占位性病变等,

  甚至“考虑为炎性病变”,

  “建议观察”,

  “建议抗炎治疗”,

   

  但,

  手术医生,有自己的更重要的、“第一手”的经验。

  根据既往GGO手术实际经验,建议此病人手术治疗。

   

  病人略体胖,长年老慢支、肺气肿、间质性肺炎,每年哮喘急性发作,肺功能低,手术有风险;

  如果术后病理,不是肺癌,又恰好出现了术后并发症,甚至生命危险,就会很遗憾,

  无论是病人家属,还是手术医生,都会很懊恼、很后悔。。。

   

  但西医相信科学,相信事实,相信证据;

  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同样是证据;

  只不过还暂时、还不容易、为大多数医生所掌握、所认识;

   

   

  经综合判断,仍认为:肺癌可能性大,建议尽快手术。

   

  “手术有风险,而且会很大,很可能诱发哮喘发作,甚至导致生命危险。。。”;

  如实向病人本人及家属交待病情,以及可能的风险;

  “即使为良性病变,一旦手术,风险是相同的”;

  “这的确是很难做的决定”;

   

  “病人及家属,感到为难”;

  “手术医生,何尝不感到进退两难”;“进、退都是为病人好”;

   

  “进!?

  如果术中找不到病灶怎么办?GGO既小又薄难确定。。。”;

  “如果病理结果真的是良性病变,又真的发生了并发症,甚至发生了生命危险。。。”;

   

   

  “但,

  “退!?

  可能就放弃了一个发现早期肺癌、治愈早期肺癌的、绝好的机会”;

  “肺癌,还是很少能被早期发现的,更少能被早期手术治疗的”;

   

  “病人也还很年轻,白白地等肺癌长大了,再去决定做手术,可能早就转移了”;

  “肺癌,尤其是肺腺癌,很容易发生早期转移;原发灶很小,已经转移了;会很遗憾”;

   

  “决定手术,是为了病人的利益最大化”;

  “但病人有生命风险,医生有职业风险”;

   

   

  “病人、医生,是肩并肩的,面对的是同一个敌人”;

   

  “病人为了自己,要承担生命风险;医生为了病人,要承担职业风险”;

   

   

   

  病人及家属愿意承担手术导致的、继发的生命风险。

  手术医生愿意为危险病人手术承担职业风险。

  手术如期进行。

   

   

  为了减小创伤,为了减小诱发术后并发症的机会,

  决定克服困难,采用“微创小切口、不断肌肉、不断肋骨、微创开胸手术”,

   

   

  术中实际遇到的困难,要远远比预期的难于处理。

   

  手术刚开始,

  胸腔一打开,

  立马就傻眼了!

  ---小切口手术可能吗?

   

   

  “术中见胸内广泛粘连、钙化,”---小切口手术还能继续吗?

  “术中见。。。

  还见到什么了?”

   

  “根本就见不到明确的病灶。。。”;---小切口手术还怎么进行下去呢?

   

  找不到病灶,就是大切口,再大的切口也没有用呀!

   

   

  “傻了吧!

  真的就见不到明确的病灶!”

   

   

  用手指触诊!?

   

  “根本连用手指尖摸,都摸不清楚病变在哪!”

   

  “真傻了吧!

  要是把肺叶切下来,再找不到,怎么办?”;

   

   

  艰难的抉择!

  坚强的心理!

   

  完全如术前预料!

  心头上,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极其强烈的、冲击波!

   

   

  再科学的预判,也只是预判,代替不了事实,

   

  “真的要把肺叶切下来?”

  “要是再找不到肺癌怎么办?”

   

  甚至,“根本找不到病灶怎么办?”

  “全凭上帝保佑?!”

   

   

   

  黄天厚土!

  感谢上帝吧!

   

   

  手术医生的判断是对的!

   

  手术结果恰如医生术前判断:术中病理诊断“肺癌”!

   

  “早期肺癌!原位腺癌!”

   

   

  家属的心“落地”了!医生的心也“落地”了!

  如果此时,

  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能听到的话,

  能听到术中病理诊断的结果,

  病人的心也“落地”!

   

   

  啥也不用说了,手术做对了!

   

  再进一步,清扫纵隔淋巴组织,争取治愈!

   

   

   

  故事,写到这就可以完美收官了!

  不用再写了!

   

   

  然而,生活就是这样,你怕什么,他就要来什么!

   

   

  手术后,病人术后很快就苏醒了!

  创伤确实小!术侧上肢完全自由活动!完全无任何障碍!完全可吃劲!确实创伤小!

  术后第一天,完全可床上自由活动!可以考虑下床活动!

  术后第二天,基本恢复正常,主动要求下地活动,要求出监护室!

  术后第三天,。。。

   

  “与比通常的大刀口手术相比,如何?”

  “听说了,也看到了,更亲自体会到了,简直没得比!”

   

   

  术后第四天,拔除上部胸腔引流管,

  术后第五天,拔除下部胸腔引流管,

   

  对此病人的病情而言,一切都来得太顺利了!

  术前预料到的很可能发生的术后痰多、排痰不畅、肺部感染、哮喘发作、呼吸困难、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似乎都只是在自己吓唬自己!

   

   

  就在病人、家属,甚至手术医生,都开始要放松一下前几天的紧张,交流一下前几天的庆幸,

  “这都术后6、7天了,就准备出院了!”

  “如果不是因为以前有老肺病、且有哮喘,都可以出院了!

  就是怕手术后、“肺子闹事”,宁愿多住几天!”

   

   

  正所谓怕什么,就要来什么!

   

  该来的,总要来!

   

  “都准备这1、2天就出院回家呢!”

   

   

   

   

  术后第7天晚,也不知怎么着了,就开始出现“心慌、气急、气不够用!还咳嗽起来了!”

   

  得!病人自己都知道:“坏事了!哮喘发作了!”

   

  “赶快处理!”

  。。。。。。

   

   

  好在有惊无险!

  “闹腾了”4、5天,病情控制住了,完全恢复正常了!

  “每次发作,都这样”,病人自己更清楚这一发病到缓解、稳定的过程:

   

  “进气、出气,都匀溜了,不咋咳嗽了,也没痰了,这样就是好了!”

  “现在又行了!”

  “可以出医院了!”

   

   

  “多亏是小切口!也多亏了是微创手术!”

  “恢复的好、恢复的快!”

  “在哮喘发作前,身体已经基本恢复好了。两个胸腔引流管,都已经拔出了!”

  “这要是还带着两个大管子,再咳嗽,再咯痰,再喘个没完,就得了。。。”;

   

   

  “后怕!”

  的确,

  可以想象,

  如若采取的是通常的大刀口手术,创伤会更大,

  可能很快诱发喘息发作,

  可能会很快加重,

  甚至诱发呼吸衰竭,需要辅助呼吸、接呼吸机抢救,

  后果要严重很多、甚至危及生命、不堪设想。。。

   

   

  “体会到了!”

  “微创小切口、不断肌肉、不断肋骨、肺癌微创根治手术”,

  “确实创伤小”,

  “确实恢复快、恢复好!”

   

  “既根治,又微创”;

  “又不需要多花钱”;

  “的确是老百姓负担得起的微创手术”;

  “的确是老百姓自己的微创手术!”

   

   

  2013-6-6

  版权所有,如转载、摘录、引用等,请注明。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哮喘会不会传染 
支气管哮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也会令患者的家属十分担心,支气管哮喘会不会传染给患者的家属也是很令人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嗜酸性粒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