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

    发布时间:2015-07-31   来源:中华康网   

什么是腹股沟疝?

疝是指人体的组织或器官从某处薄弱的部位突出。腹腔内脏在腹股沟通过腹壁缺损突出者,称为腹股沟疝。包括斜疝和直疝。前者是由腹股沟管内环突出,经过腹股沟管,在男性患者可能落入阴囊,女性则至于腹股沟区,约占所有腹股沟疝患者的95%。而后者多见于老年人,由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直接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会落入阴囊。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小儿普外科卞红强

引起腹股沟疝的原因是什么?

1、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分布状态使其抗张强度弱于腹壁的其他部分。
2、胚胎发育因素:睾丸下降不全和(或)鞘突不闭或闭锁不全,会导致先天性斜疝或鞘膜积液。
3、随着患者年龄增大,腹壁肌肉进一步萎缩,或有其他引起腹内压升高的病理因素如:慢性咳嗽、排尿困难,慢性便秘,腹水等存在时,容易出现腹股沟疝。

腹股沟斜疝发病机理

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腹膜后第2~3腰椎旁,以后逐渐下降,下移的腹膜形成一鞘状突,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不久即自行萎缩闭锁而遗留一纤维索带。如不闭锁,就可形成先天性斜疝。有时,未闭的鞘状突只是一条非常细小的管道,则在临床上并不表现为疝,仅形成鞘膜积液。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突闭锁也较迟,因此,右侧腹股沟疝较为多见。

后天性斜疝较先天性者为多,其发病机理则完全不同。腹股沟管区是腹壁薄弱区,腹肌发育不良或较弱,均可诱发后天性斜疝。

女性患疝气吗?

女性照样能患疝气。既有单侧,又有双侧。女性疝气以小女孩较为常见,站立或运动时脱出,平卧或按压即可消失。女性中的成人与幼儿疝气患者症状大体相似。其治疗方法和男性相同。

腹股沟疝发生于男性者占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1。

小儿疝气是否会自愈

多数小儿疝气不会自愈,只有极少数3~6月患儿疝气症状很轻微,且有少许疝容物,有可能自愈。半岁后一般小儿疝气均需手术治疗。

嵌顿性疝常发生在患儿哭吵或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时。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肿块不能使之回纳。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嵌顿的内容物如为肠袢,可伴有腹部绞痛、恶心、呕吐、便秘、 腹胀等机械性肠梗阻的病象。疝一旦嵌顿,自行回纳的机会较小,如不及时处理,终将成为绞窄性疝。

腹股沟疝的治疗

传统疝手术有归为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和疝成形术。

由于小儿腹股沟疝发生原因多是由于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所致,并无腹股沟管薄弱因素,且腹股沟管短,一般仅行疝囊高位结扎闭合内环口就可达到治愈目的。

传统经腹股沟区疝囊高位结扎术被公认为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基本方法。

手术须打开腹股沟管,破坏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

该手术方法有约10%的阴囊血肿发生率,有约0.5~1%男性患儿术中被损伤输精管或附睾,患儿术后可能出现睾丸萎缩等并发症。

腹腔镜疝手术直接观察疝内容物,不需要解剖腹股沟管及分离精索,不剥离精索组织,因而可避免了传统手术的上述并发症发生,切口不缝线。

并可以在术中发现对侧隐性疝,一次行双侧手术。目前统计资料显示:约30~40%患儿合并有双侧疝气。

手术后脐部留下的切口

腹腔镜手术的特点

手术方法是在“脐部二孔加一小戳孔法”即脐部脐左和右侧各一个切口置腹腔镜。利用肚脐隐蔽性特点,因沿脐轮左右侧双切口隐蔽于肚脐的皱褶,充分发挥微型腹腔镜的切口美观优势,称之为经脐双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

腹腔镜手术优点

微创

腹腔镜疝手术避免了传统疝手术的并发症,如输精管损伤、膀胱损伤、肠管损伤,阴囊血肿,睾丸移位等。不会引起睾丸萎缩或输精管损伤。

美观

患儿脐轮两侧伤口极其不明显,腹壁完整性未受到破坏,临床美容效果极佳。 

疝气愈合后注意哪些事项?

疝气治愈后应尽量避免剧烈活动,如搬重东西、扛重物、咳嗽、打喷嚏。幼儿应尽量防止或减少哭闹。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小儿疝气的介绍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人们平时所说的小儿疝气,从医学上讲,主要是指先天性斜疝。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