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性乳腺炎:手术还是药物治疗?

    发布时间:2015-04-15   来源:中华康网   

  

  2015年8月15日第六届中国乳腺病(广州)论坛上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王颀教授就“肉芽肿性乳腺炎(GM):手术还是药物治疗”作了精彩的专题报告,通过引用大量临床病例诊治经验和文献报告及随访情况,提出GM的分类诊疗理念。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王颀

  1、首先应进行非哺乳期炎症的鉴别诊断,除与普通乳腺炎症鉴别外,最主要与导管周围乳腺炎(PDM)进行临床和病理鉴别(表1,图1),在确定治疗前,经皮活检确诊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甚且是必须的一步,可排除乳腺癌,尤其是炎性乳癌,以免误诊误治。

  表1:GM与PDM的临床与病理鉴别表

  

   

  导管周围乳腺炎

  肉芽肿性乳腺炎

  病因

  乳头畸形导管阻塞为主,病机类似粉瘤感染,细菌引起(分支杆菌、厌氧菌、链球菌),后期有免疫变态反应。

  多认为是乳汁的超敏反应;

  细菌感染:棒状杆菌?

  高泌乳素血症等原因

  年龄

  各阶段

  常为经产妇,有乳汁淤积。

  表现

  炎症以乳晕为中心,与乳晕后大导管关系密切,可形成窦道或瘘管。特点乳晕脓肿、窦道

  多为周边肿块,地道式蔓延全乳

  特点是皮下脓肿、溃疡。

  病理

  较大导管周围的炎症;

  浆细胞浸润为特征 ,后期可有肉芽肿。

  以小叶为中心;多核巨细胞、上皮样细胞浸润的肉芽肿性病变 ,少有浆细胞浸润和导管扩张。

  

   

   

   

   

   

   

   

   

   

   

   

   

   

   

   

   

   

  

  2、确定GM后,应对GM进行分类治疗,根据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等可分肿块型、脓肿型、难治型GM(表2),并按分类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表2   GM的分型和治疗效果

  

   

  单纯肿块型

  脓肿型

  难治型

  比例

  29%

  48%

  23%

  复发率

  2.3%

  15.6%

  8.5%

  临床特点

  单纯肿块(无明显脓肿),对类固醇激素敏感

  脓肿、皮下脓肿或伴肿块,后期形成皮下脓肿甚至破溃形成溃疡

  病变(脓肿/皮下脓肿、溃疡或窦道)广泛至占据整个乳房;对激素不敏感或耐药

  治疗方式

  激素序贯手术切除病灶;

  手术切除病灶。

  激素治疗、穿刺抽脓,好转后同单纯肿块型治疗;

  伴棒状杆菌感染可用三联药物治疗。

  低剂量激素长期维持;分割病灶切除术;

  三联药物治疗。

  

   

  (1)肿块型治疗:王教授分析了455例GM患者治疗经验,肿块型患者(132例)接受甲泼尼龙激素治疗,平均治疗1周后病变开始缩小,平均用药8.2周后肿块缩小至平均4 cm左右,行病灶切除术,多数采用乳晕切口(图2)。图2 单纯肿块型治疗效果:治疗前(左),激素治疗后(中),手术后(右).

  本文系王颀医生授权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乳腺炎发病的原因 
乳腺炎在近几年已经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了,导致这种疾病的病因很多。例如,不正确地穿戴内衣,睡姿不良等,都会加大患上乳腺炎的患病机率。因此我站专家就乳腺炎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