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见的三脑室后部肿瘤――生殖细胞瘤

    发布时间:2015-12-08   来源:中华康网   

  生殖细胞瘤由原始的生殖细胞衍生而来,好发于松果体区,其次为鞍上池。肿瘤多发生于男性青少年,位于鞍上生殖细胞瘤则以女性多见。组织学上,肿瘤主要含有两种细胞成分:上皮样细胞和淋巴样细胞。根据WHO的分类,包括6类,分别为生殖细胞瘤、胚胎癌、内胚窦癌、绒毛膜上皮癌、畸胎瘤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其中2/3为生殖细胞瘤。占颅内肿瘤的0.5-5%, 占儿童颅内肿瘤的0.3-15%,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为2-3.2 :1。多发生在间脑中线部位,如松果体区和鞍上区,分别占51%和30%,10。5%在其他部位,如底节、丘脑、侧脑室等。8.5%为多发。肿瘤除成熟畸胎瘤外,均易于脑脊液转移。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李少鹏
     临床表现: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表现是依赖肿瘤的部位而不同。松果体区肿瘤由于其压迫中脑顶盖,病人可出现Parinaud综合征,即眼球上视不能,或伴瞳孔光反应消失;导水管受压引起梗阻性脑积水、颅内压增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锥体束受累征和共济失调。青春期性早熟在松果体区肿瘤也较常见,且在绒毛膜上皮癌发生率较高。肿瘤位于鞍上,病人表现视力视野的损害、尿崩和全垂体机能的减退。大的肿瘤阻塞脑室内的Monro孔可发生脑积水。鞍上肿瘤病人的病史要比松果体区肿瘤长,前者可能为数年,后者多为数月。肿瘤位于基底节丘脑,传导通路受损,病人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症状。
    影像学诊断特点:头颅平片中的松果体区异常钙化是松果体区肿瘤特征性表现。CT平扫生殖细胞瘤多为均匀等密度或高密度病灶,肿瘤本身钙化少见,钙化常源于松果体。注射对比剂后,病变常均匀一致明显强化;在MRI T1像肿瘤为等信号,T2像为稍高信号,强化后明显增强。瘤周水肿带多不明显。基底节生殖细胞瘤形态不规则,瘤内钙化囊变多见,有的甚至表现囊性病灶,注射对比剂后仅环状强化。基底节生殖细胞瘤常伴同侧大脑半球萎缩。畸胎瘤CT平扫为混杂密度病灶,常见钙化。在MRI显示T1、T2为混杂信号,有时可在T1像出现高信号,提示存在脂肪成分。
    鉴别诊断:①颅咽管瘤:多为囊性或囊实性肿块,钙化多见。纯实性者可呈稍高密度,并可强化,与生殖细胞瘤不易鉴别、    ②星形细胞瘤:一般肿瘤较大,密度偏低,后期可出血,肿瘤通常位于下丘脑,并沿视交叉或视束延伸,可在眼眶内形成肿块。    ③垂体瘤:发生于鞍内,但可向鞍上生长,小儿罕见,肿瘤易出血、坏死,鞍底骨质变薄、下陷,海绵窦常受累。    ④脑膜瘤:好发于成人,儿童罕见,肿瘤部位偏前,伴骨质增生、硬化及蝶窦过度气化。
    治疗应包括手术、化疗、放射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
    1.肿瘤切除术:近年来普遍应用了CT及显微外科技术,彻底切除生殖细胞瘤已成为可能。目前常用的手术入路及其选择原则为:经顶枕部经胼胝体入路:适用于第三脑室后部的生殖细胞瘤。一般做右侧顶枕较大的骨瓣,内缘达矢状窦旁。经幕下小脑上入路:适用于肿瘤位于四叠体池或其下方者。病人可采坐位、侧卧或俯卧位。行颅后窝正中切口。经枕部小脑幕入路:肿瘤位于四叠体上方时可采用此入路。术中骨窗要能暴露矢状窦及横窦的边缘。经侧脑室三角区入路:主要用于肿瘤向一侧大脑半球生长时。术后常有同向偏盲。经额部侧脑室入路:可行冠状切口,右额骨瓣成型开颅。对有合并脑积水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可先行脑室引流或分流手术。
    2.放射治疗:很敏感。最低放射剂量1500rad可见生殖细胞瘤消退。大多放射治疗方案为肿瘤区及边界剂量5000rad,时间5-6周。全脑和脊髓照射对肿瘤播散有预防作用,但可能导致脑损伤,产生智力下降,特别是对儿童。颅内多发生殖细胞瘤应控制颅压后,行全中枢神经轴放射治疗,辅助以化疗,这对减少放射治疗总剂量尤其对防止婴幼儿放射治疗副反应有益。
    3.化疗对所有类型生殖细胞肿瘤有效,尤其对于小于3岁的儿童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预后 早年报道,生殖细胞瘤的5年生存率为69-88%。

  生殖细胞瘤的种植播散是影响生存质量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由于手术、放射治疗、化疗综合治疗应用,生存率有很大提高,可达90%以上。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生殖细胞瘤的简介 
生殖细胞瘤由原始的生殖细胞衍生而来,生殖细胞瘤少见,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该肿瘤对放射治疗敏感。好发部位为松果体区(最常见),其次为第三脑室、鞍区、...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