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案(介入肝动脉栓塞化疗篇)

    发布时间:2015-07-14   来源:中华康网   

肝动脉栓塞化疗

1.基本原则。

(1)要求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下进行;

(2)必须严格掌握临床适应证;

(3)必须强调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

2.适用人群。

(1)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南京市第一医院介入科汪涛

(2)可以手术切除,但由于其他原因(如高龄、严重肝硬化等)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对于上述患者,介入治疗可以作为非手术治疗中的首选方法。

国内的临床经验表明,肝动脉介入治疗对于包膜比较完整的巨块型肝癌和大肝癌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可以手术切除的肝癌,优先选择外科切除。介入治疗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血清AFP水平;

②肿瘤病灶是否包膜完整、边界清楚;

③门静脉有无癌栓。

3.适应证。

   (1)TACE的主要适应证为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HCC,无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包括:

①巨块型肝癌:肿瘤占整个肝脏的比例<70%;

②多发结节型肝癌;

③门静脉主干未完全阻塞,或虽完全阻塞但肝动脉与门静脉间代偿性侧支血管形成;

④外科手术失败或术后复发者;

⑤肝功能分级(Child-Pugh)A或B级,ECOG评分 0-2分;

⑥肝肿瘤破裂出血及肝动脉-门脉静分流造成门静脉高压出血。

(2)肝肿瘤切除术前应用,可使肿瘤缩小,有利于二期切除,同时能明确病灶数目;

(3)小肝癌,但不适合或者不愿意进行手术、局部射频或微波消融治疗者;

(4)控制局部疼痛、出血以及栓堵动静脉痿;

 (5)肝癌切除术后,预防复发。

4.禁忌证。

(1)肝功能严重障碍(Child-Pugh C级);

(2)凝血功能严重减退,且无法纠正;

(3)门静脉主干完全被癌栓栓塞,且侧支血管形成少; 

(4)合并活动性感染且不能同时治疗者;

(5)肿瘤远处广泛转移,估计生存期<3个月者;

(6)恶液质或多器官功能衰竭者;

(7)肿瘤占全肝比例≥70%癌灶;如果肝功能基本正常,可考虑采用少量碘油乳剂分次栓塞;

(8)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显著减少,白细胞<3.0×109/L

 

(非绝对禁忌,如脾功能亢进者,与化疗性白细胞减少有所不同),血小板<60×109/L。

 

表4  肝动脉化疗(HAI)和肝动脉栓塞(HAE)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禁忌证

肝动脉

化疗

n 失去手术机会的原发或继发性肝癌

n 肝功能较差或难以超选择性插管者

n 肝癌手术后复发或术后预防性肝动脉灌注化疗

n 肝功能严重障碍者

n 大量腹水者

n 全身情况衰竭者

n 白细胞和血小板显著减少者

肝动脉

栓塞

n 肝肿瘤切除术前应用,可使肿瘤缩小,利于切除。同时能明确病灶数目,控制转移

n 无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无门静脉主干完全阻塞、肿瘤占据率小于70%

n 外科手术失败或切除术后复发者

n 控制疼痛,出血及动静脉瘘

n 肝癌切除术后的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n 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者

n 肝功能严重障碍,属Child-Pugh C级

n 凝血机能严重减退,且无法纠正

n 门静脉高压伴逆向血流以及门脉主干完全阻塞,侧支血管形成少者(若肝功基本正常可采用超选择导管技术对肿瘤靶血管进行分次栓塞)

n 感染,如肝脓肿

n 全身已发生广泛转移,估计治疗不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n 全身情况衰竭者

n 癌肿占全肝70%或以上者(若肝功能基本正常可采用少量碘油分次栓塞)

5.操作程序要点和分类。

基本操作:肝动脉造影,通常采用Seldinger方法,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导管置于腹腔干或肝总动脉造影,造影图像采集应包括动脉期、实质期及静脉期;应做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注意寻找侧枝供血。

根据治疗操作的不同,通常分为:

   (1)肝动脉灌注化疗(TAI):仔细分析造影表现,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以及供血动脉后,超选择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内给予灌注化疗,常用化疗药物有阿霉素(ADM)或表阿霉素(EADM)、顺铂(PDD)、5-氟尿嘧啶(5-Fu)、羟基喜树硷(HCPT)以及丝裂霉素(MMC)等。

(2)肝动脉栓塞(TAE):临床上常用,应尽可能采取超选择插管,并且注意选择合适的栓塞剂。一般采用超液化乙碘油与化疗药物充分混合成乳剂,碘油用量应根据肿瘤的大小、血供情况、肿瘤供血动脉的多寡酌情掌握,也可以选用其他栓塞剂,如明胶海棉、永久性颗粒和微球等。对于肝癌合并动静脉瘘者,应该注意首先要有效地栓堵动静脉瘘,再进行针对肿瘤的TAE,以防止引起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和保证抗肿瘤TAE的效果;对于重度动静脉瘘者,一般主张仅采取TAI治疗。

(3)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 同时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TAI)和肝动脉栓塞(TAE)治疗,以提高疗效。TACE作为一线非根治性治疗,国内临床上最常用。TACE治疗HCC主要是基于肝癌和正常肝组织血供的差异,即95%-99%的肝癌血供来自肝动脉,而正常肝组织血供的70%-75%来自门静脉,肝动脉血供仅占20%-25%。TACE能有效阻断肝癌的动脉供血,同时持续释放高浓度的化疗药物打击肿瘤,使其缺血坏死并缩小,而对正常肝组织影响较小。循证医学证据业已表明TACE能有效控制肝癌生长,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使肝癌患者获益,已成为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首选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TACE前应分析造影表现,明确肿瘤部位、大小、数目及供血动脉后,超选择插管至肝右动脉及肝左动脉分别给予灌注化疗。导管头端应越过胆囊、胃右动脉与胃网膜动脉等血管。化疗药物应适当稀释,缓慢注入靶血管,灌注时间不应<20 min。大多数HCC的95%以上血供来自肝动脉,表现为供血动脉增粗、肿瘤血管丰富和肿瘤染色浓密。灌注化疗后应进行栓塞。提倡将超液化乙碘油与化疗药物充分混合成乳剂,用微导管超选择插入肿瘤的供血动脉支,经导管将混合物缓慢注入靶血管。栓塞时应尽量避免栓塞剂栓塞正常肝组织或进入非靶器官。在透视监视下依据肿瘤区碘油沉积是否浓密、瘤周是否已出现门静脉小分支影为界限,碘油用量通常为5-20 ml,一般不>30 ml。对于供血动脉明显增粗的肝癌患者,通常主张在碘油乳剂栓塞后加用颗粒性栓塞剂(如明胶海绵或微球)。栓塞时应尽量栓塞肿瘤的所有供养血管,以使肿瘤去血管化。注意勿将肝固有动脉完全闭塞,以利于再次TACE治疗。

影响TACE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包括肝硬化程度、肝功能状态和肿瘤情况(大小、分级、病理类型、门静脉癌栓以及动静脉瘘等)。此外,TACE治疗本身有一定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①由于栓塞不彻底和肿瘤侧支血管建立等原因,TACE常难以使肿瘤达到病理上完全坏死;

②TACE治疗后由于肿瘤组织缺血和缺氧,残存肿瘤的缺氧诱导因子(HIF)水平升高,从而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表达。这些因素可导致肝内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

6. TACE术后常见不良反应。

栓塞后综合症是TACE治疗的最常见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疼痛、恶心和呕吐等。发热、疼痛的发生原因是肝动脉被栓塞后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而恶心、呕吐主要与化疗药物有关。此外,还有穿刺部位出血、白细胞下降、一过性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以及排尿困难等其他常见不良反应。一般来说,介入治疗术后的不良反应会持续5-7天,经对症治疗后大多数病人可以完全恢复。

7.随访和治疗间隔。

    一般建议第一次肝动脉介入治疗后4-6周时复查CT和/或MRI等;至于后续复查则视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间隔1-3个月。介入治疗的频率应依随访结果而定,若介入术后4-6周时,影像学检查显示肝脏的瘤灶内的碘油沉积浓密、瘤组织坏死并且无增大和无新病灶,暂时不再做介入治疗。最初2-3次介入治疗间隔可以较短,此后,在肿瘤无进展的情况下应延长治疗间隔,以保证肝功能的恢复。在治疗间隔期,可利用CT和/或MRI动态增强扫描评价肝脏肿瘤的存活情况,以决定是否需要再次进行介入治疗。如经过数次介入治疗后,肿瘤仍继续进展,应考虑换用或联合其它治疗方法,如外科手术、局部消融和系统治疗等。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认识动脉栓塞 
动脉栓塞是指血块或进入血管内的异物成为栓子,随着血流停顿在口径相似较小的周围动脉或内脏动脉的动脉内,造成血流障碍,通常由栓塞、血管收缩、血管痉挛、动脉瘤引起。动...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