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先天性心脏病误诊的对策

    发布时间:2015-10-11   来源:中华康网   

  (一)提高对先天性心脏病病因的认识: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本病是多因素疾病,属外界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界因素:子宫内病毒感染,以风疹病毒感染最为突出,其他病毒如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等的感染也有致病可能;妊娠早期用抗惊厥药尤其是苯妥英和三甲双酮,其他药物如锂盐、黄体酮、华法林和苯丙胺等也可致心血管畸形;高原地区氧分压低,高龄产妇,患糖尿病、苯酮尿病、高钙血症的母亲,营养不良,羊膜病变,儿受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放射线辐射的影响等都有致先心病的可能。遗传因素:患先心病的母亲和父亲其子女的先心病患病率分别为3%~16%和1%~3%,远高于人群的患病率。先心病中5%伴有染色体异常,3%伴有单基因突变。许多遗传性疾病伴有先心病,如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Down综合征等)、18三体综合征(Edward综合征等)、13三体综合征(Patau综合征等)等病伴有先心病者分别占40%~45%、50%~100%和80%~90%;5染色体短臂缺失的猫叫综合征和性染色体异常的XO综合征(Turner综合征)分别有20%和35%伴有先心病。单基因突变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Holt-Oram综合征、Noonan综合征、Leop-ard综合征伴有先心者分别占100%、50%和50%;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Ellis-VanCreveld综合征和X连锁遗传病的Gorlin-Goltz综合征分别有50%和10%伴先心病。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心胸外科赵琦峰

  (二)注意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

  随着医疗技术与诊断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先心病的早期诊断使先心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可以避免今后不必要的误诊。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分辨率解剖图象和现代多普勒技术的发展,运用该技术可对胎龄16周以上的胎儿心脏进行检查,产前一旦诊断胎儿心脏病,可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临床医师也要提高新生儿、婴幼儿先心病的诊出率。心脏杂音为最常见的体征,出现频率为71.43%,新生儿、婴幼儿先心病杂音多不典型、不稳定,有杂音不一定有先心病,尤其是严重复杂先心病常不伴有杂音,但出现连续的、粗糙的、响亮的杂音,高度怀疑先心病的可能性;青紫出现频率为第二位,早期出现严重的青紫,持续吸氧不缓解,多提示为复杂的先心病;先心病的呼吸急促等表现与原发性肺部疾病不同,以呼吸增快为主,极少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等,因此,对怀疑有先心病的患儿,应尽早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多普勒超声已成为早期发现和诊断先心病最有价值的方法,它可直接显示心内结构,对单纯左向右分流先心病的诊断符合率可达99%,而对复杂型先心病诊断完全符舍率达79.4%。

  (三)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检:

      先心病患者心、肺储备能力有限,活动能力弱,剧烈活动后可出现口唇发绀,抵抗力差,平素易“感冒”,偶尔会现有浮肿、尿少、呼吸费力等症状,这些临床表现有时在幼年就出现;虽然有的先心病出现症状较晚,但出现症状以前并无其它心、肺疾病,症状随年龄增长有缓慢加重的趋势。先心病最典型的体征是心脏杂音,有的患者有紫绀、杵状指(趾)、发育不良、心前区隆起等。临床医师有时工作繁忙,就诊病人较多,往往根据病人的主诉,未经仔细体检,就轻易地诊断为一些常见病或维持初次诊断,有时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增加了病人经济负担,浪费了病人宝贵的时间。如果通过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检,一般都可以发现先心病的一些临床特点,从而避免误诊。

  (四)不要忽视各种辅助检查,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临床医师根据病史、体检结果往往只能作出初步诊断,而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对于疾病的确诊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医师不能只根据简单的询问病史及查体就轻易的作出某一、二种诊断,还要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予以证实或排除。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心导管和造影技术已不再是先心病的主要诊断方法,心脏超声心动图成为目前诊断心血管疾病最常用的无创检查手段,特别是PDE、CDFI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先心病的确诊率,但受超声医师的操作技术、超声设备、病人体型、疾病本身等的影响,仍存在一定的误诊率。有人主张实行二级或三级超声医师负责制,制定严谨的操作程序可以减少超声误诊。近年的研究证实,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于多种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价值,与经胸超声相比更具优越性。每位医师都应具有综合分析能力,因为心超对先心病的诊断符合率高,医师对其检查结果较为信赖,如果心超诊断有误,就容易引起疾病的误诊,此时应结合病史、体检、其它的辅助检查结果如胸片、心电图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发现有明显不符者,应考虑诊断是否有误。

  (五)动态观察疾病的诊治过程

  任何疾病都有它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动态观察疾病的诊治过程,可以观察各种医疗手段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的好坏可以从一个侧面证实原先的诊断是否正确,或经过治疗后更有利于获得正确的诊断。如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由于肺动脉压力的增高使左、右心系统之间的分流减少或消失,心超检查若没发现异常分流束,而胸片检查示右心扩大,肺动脉段隆起,心电图检查示右心肥厚,就容易误诊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但通过各种降肺动脉压力的治疗后,病人症状改善,复查心超示肺动脉压力有所降低,说明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可以确立;另外,由于肺动脉压力的降低,使左、右心系统之间的压力阶差增大,心超检查容易发现心血管的异常分流束,从而减少误诊的发生。

  (六)提高对非儿童患者的警惕性:

       成年人先心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儿童及婴幼儿,一般儿童如出现心、肺功能不全,听诊有心脏杂音都会想到先心病的可能,而在医疗条件差的地区、对机体血液动力学影响小的患者,不一定在儿童期前就能获得诊断。由于在幼年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到了成年后如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咳嗽、咯血、或听诊有心脏杂音,就会首先考虑风心病、肺心病、支气管扩张症等,但通过仔细的心脏听诊、必要的一些辅助检查,不难诊断出先心病的存在。因此,提高对非儿童先心病患者的警惕性,遇到成年人主诉心、肺方面的临床症状时,要时刻怀疑是否患有先心病,这样才能有效减少误诊。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