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去哪里治疗好

    发布时间:2016-05-04   来源:中华康网   

  风湿性心脏病是长期积热以及潮湿造成的,属于高热慢性病,而慢性病要慢慢治,因此,通过中药调理是非常不错的方法。而西药有太多副作用,若长期服用不能缓解风湿性心脏病则会添加许多其他疾病。下面一起了解下风湿性心脏病的中医疗法吧。

  急性期治疗

  (1)风热外袭:治疗原则: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用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豆鼓、桔梗、甘草、芦根。

  方义分析:方中以银花、连翘为君,有辛凉透邪清热,芳香辟秽解毒之功;荆芥、豆鼓助君药开皮毛而透邪;牛子、桔梗宣肺利咽,甘草清热解毒;竹叶清上焦热;芦根清热生津。

  加减:若头胀痛较甚者,加桑叶、菊花清利头目。若咳嗽痰多者,加贝母、前胡、杏仁化痰止咳:若咽喉红肿疼痛者,配土牛膝、元参解毒利咽。若热毒症状明显者,配大青叶、蒲公英等清热解毒。

  (2)阴虚发热:治疗原则:滋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化裁。用玉竹、生葱白、桔梗、白薇、淡豆鼓、苏薄荷、炙甘草、豨莶草、海桐皮、红枣。

  方义分析:方中以生葳蕤甘平柔润滋阴益液而资汗源;配生葱白、桔梗、淡豆鼓、苏薄荷解表宣肺,止咳利咽,为臣药;白薇凉血清热而除烦渴;炙甘草、红枣甘润滋 脾。诸药配合,使滋阴清热而不碍解表,发汗解表而不伤阴气,故适用于阴虚而有风热表证之病人;豨莶草、海桐皮散风祛湿,通络止痛且药性不温,免燥伤阴之 弊。

  加减:若口干渴明显者,加沙参、麦冬以养阴生津。若热毒盛者,加公英、地丁、牡丹皮清热解毒。

  (3)气虚感邪:治疗原则:益气解表,散风祛邪。

  方药:参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用人参、苏叶、葛根、前胡、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桔梗、枳壳、木香、羌活、独活。

  方义分析:方中以人参、甘草、茯苓补气以祛邪;苏叶、葛根、前胡疏风解表,;半夏、枳壳、桔梗宣理肺气,化痰止咳;陈皮、木香理气和中;羌活、独活散风寒以祛邪。

  加减:若平素表虚自汗,易受风邪者,加防风。黄芪、煅牡蛎益气固表。若痰多者,加紫菀、杏仁化痰止咳。

  (4)气阴两虚,余邪未清:治疗原则: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加减。用人参、麦冬、五味子、莲子芯、双花、连翘威灵仙、忍冬藤。

  方义分析:方中以人参大补元气,麦冬甘寒养阴生津,清虚热而止热,五味子酸收敛肺止汗;莲子芯清心火;双花、连翘清热解毒;威灵仙、忍冬藤通利关节。

  加减:若气虚明显者,加黄芪以加重补气之力量。若阴虚明显者,加用沙参、黄精等益气养阴。

  慢性期治疗:慢性期的治疗应为控制瓣膜病变的发展,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链球菌感染,以避免风湿活动加重心脏瓣膜损害。慢性期:治疗原则:养心为主。

  方药:心阴不足为主者,滋阴补血,养心安神,以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为主加减。

  气阴两虚为主者,益气养阴,以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为主加减。

  气血虚为主者,补气养血复脉,以炙甘草汤(《伤寒论》)为主加减,心阳不振为主者,温实心阳,以拯阳理劳汤(《医宗必读》)为主加减。

  食疗:

  (1)大黑豆30g,小米90g,鸡蛋2枚,三味同煮至蛋熟,去壳再煮至粥熟,当晚饮食,服后以微汗出为妙。

  (2)鲤鱼1条(约500g),去鳞及内脏,洗净、加入冬瓜250g、葱白5根,加水煎煮,不放盐食之,汤亦喝下。

  提示: 风湿性心脏病是由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临床症状可见呼吸困难,咯血,心悸,咳嗽,心绞痛等现象。对身体伤害极大。因此,必须及时治疗。而西医疗法治疗疾病可能存在副作用,因此,采用中医调理未尝不是最佳方法。如果病情严重的话,一般需要到医院住院接受治疗,在医院有专业的医师对患者进行正规的医治,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周到的照顾,因此有些疾病急需在医院治疗。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