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发热,您知道多少

    发布时间:2015-11-29   来源:中华康网   

        小儿正常体温可波动于一定范围。短暂的体温波动,全身情况良好,又无自觉症状者,可不考虑

  为病态。正常小儿腋下体温一般为 36-37℃(以下均值腋温),喂奶或饭后、 运动、 哭闹、 衣被

  过厚、 室温过高均可使小儿体温暂时升高达37.5℃,甚至38.0℃,新生儿或小婴儿更易受以上条件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管志伟

  影响;相反,若饥饿、 低热量, 尤其体弱患儿处于少动状态或保温条件不佳, 体温可低至35.0℃

  以下, 称为体温过低或体温不升, 应采取保暖措施。测体温的时间和条件以及测定的持续时间对

  数值均有影响;一般测腋温应以5分钟为准,不宜过短或过长,过短则偏低,过长则偏高。小儿年龄

  越小,体温调节越差,体温波动越大。但小儿对于发热的耐受力却较好或反应不大,如小婴儿感冒

  时体温可突然升高达40.0℃左右,而病儿一般情况却较好,热退后恢复也较快。年长儿体温已较稳

  定若体温突然升高,全身情况较差,往往反映有较严重疾病发生。对于长期发热(大于2周)或反复

  体温升高,则应认真查明原发病,并分析有无并发症存在。小儿时期体温改变不似成人的典型,而

  且近年来经过早期诊断、 早期处理, 尤其应用抗生素药物或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日益增多,已使

  不少发热性疾病的体温曲线与传统概念有明显差异,失去了热型原有的鉴别诊断意义。

       一、诊断:诊断是治疗前提,应查明除发热以外的其他阳性体征属于哪一个系统, 再结合年龄、

  季节、 流行病学资料、 必要的化验或 X线检查结果进行鉴别。应注意小儿体温升高比成人多见,

  注意摒除外界环境和生理因素对体温的影响。 发热时体温升高的程度与病情轻重不一定
平行, 如患幼儿急疹病儿,体温可高达40℃。

        二、儿童急性发热多见于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神经系统等,不同系统感

  染,除发热外尚伴有其他症状。部分发热还可见于热辐射、 大量出血、 溶血危象、 过敏疾患、

   恶性肿瘤以及手术后恶性高热 (手术时间过长、 脱水、 麻醉、 输血或输液反应、 细菌毒素

  等原因)等。

         对于长期发热,一定要观察发热的热型,发热时的规律以及发热时的伴随症状,者有利于病

  情诊断,且勿盲目退热,因盲目退热可掩盖病情,同时不利于观察发热的热型、规律及伴随症状

  的出现。必要时住院查明原因。

       三、发热患儿一定要注意年龄特点

  3 个月以下的婴儿发热,要注意除外严重的危及生命的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以及无菌性

  脑膜炎。根据病史和体检, 有时会有帮助。 然而, 在大多数情况下,病史和体检对于诊断和鉴

  别诊断帮助不大,因此就需要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如全血常规 (包括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

  血沉、 血培养、 腰穿、 A 线胸片、尿常规和尿培养等,这些检查结果对于决定是否应用抗生素

  以及是否需要住院治疗至关重要。由于发热原因的鉴别十分困难,除非临床和辅助检查都无严重疾

  病的任何依据,才可决定不必住院进一步诊治, 但仍然需要严密的随访, 以策安全。

       3-24个月的婴儿发热,对这些患儿病情的评估比上面一组要容易一些,判断也较可靠一些。 通

  过病史和仔细的体检, 往往可以发现感染灶。 病毒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和胃肠道感染占本组发热

  性疾病的大多数,而且往往具有全身性和系统性的明显症状。细菌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中耳炎、

  咽喉炎、肺炎、脑膜炎等,必要时查血培养。

       部分患儿家长惧怕腰穿和骨穿及化验,其实骨穿、腰穿相对是比较安全的操作,对于病情的诊

  断是其他检查无法替代的,化验是支持临床诊断和指导用药的,不可盲目拒绝。

         四、发热的处理

         降温原则:降温措施 高热除了可引起惊厥之外, 尚无明确证据证明对儿童有什么重大危害。

  因此,只是在高热惊厥时以及由于发热而引起患儿明显感觉不适时才考虑予以对症性降温处理。降

  温措施最好联合应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如去掉过多的衣裤,暴露更多体表于空气中, 及补充大量

  水分以增加热蒸发, 湿敷也可增加热蒸发。退热剂可以单独应用,但与上述物理措施结合效果更

  好。药物退热应注意规避药物副作用。

  退热药物:中药、柴胡、小儿柴桂、羚羊角、紫雪散、银黄颗粒、牛磺酸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且无副作用,起效时间可能要长,但远期退热效果非常好,这些中药必须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正规用。

        西药退热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儿科临床较安全的退热剂,也是WHO推荐用药,市

  面有很多含有这些成分的药,均有很好的效果,此类退热药物适于38.5℃以上,1日服用不要超过4

  次。必要时可以两种药物交替使用。

        五、关于尼美舒利:

        2010年11月26日,在北京儿童用药安全国际论坛上,相关医学人员提醒,在儿童发热用药的

  选择上需慎用尼美舒利,该药对中枢神经和肝脏造成损伤的案例时常出现。2011年5月20日,国家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修改尼美舒利说明书,并禁止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用于12岁以下儿

  童。

        欧盟已于2007年禁止12岁以下儿童使用尼美舒利,并在说明书中标注对肝脏损伤的特别警示。

  在美国尼美舒利在儿童中的使用,从来未得到过批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中国,目前世界上少有

  国家在儿童中推广使用尼美舒利,而国家医学权威著作《新编药物学》最新版中并没有标注可用

  于儿童。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哪些疾病会有发烧的症状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烧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感冒会引起发烧;鼻炎也会引起发烧等等。大家发烧的原因各不相同,发烧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是各有不一。那么您知道为什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