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小儿发烧的几个关键问题

    发布时间:2016-01-23   来源:中华康网   

  感染科 张志侨

   时下正是小儿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其常见症状表现为发烧、口腔疼痛、手足臀等部位出皮疹等。由于小儿病情发展变化快,又不能表述自己的病情,6个月到5岁的患儿高热期还可发生惊厥,因此父母往往非常着急。下面就一些家长常关注的问题进行解答。 顺德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科张志侨

  1、发烧一定要用抗生素吗?

  许多家长入院后直接要求医生使用抗生素,其实临床上90%的普通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为自限性疾病,因此不主张应用抗生素。除非明确合并有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等细菌性感染时则可给予抗生素治疗。

  2、发烧一定要打针或输液吗?

  打针虽然见效快,但也有副作用。目前儿童退烧针剂主要为吡唑酮类,如安乃近、安痛定等。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大,容易引起虚脱、臀部肌肉损伤、感染甚至臀部肌肉萎缩或麻痹等并发症,因此宜慎用上述针剂,可选用专为儿童设计、安全速效的儿童口服剂。

  3、发烧是否需立刻退烧?

  有些家长一见到孩子发烧就要求医生立即退烧,其实中低度发烧本身并没有什么危险。烧一般不会损伤大脑,也不会导致死亡,研究表明只有体温超过41.3℃时大脑才会受到损伤,而在37.5℃-38.5℃时机体免疫系统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这种情况下退烧可能会延长病程,但患儿出现高热惊厥、身体极度衰弱或有严重肺心病时则需退烧。此外2个月内的小儿发烧多由感染引起,原则上不予退烧药物,以免因退热而忽视对感染病情的判断。

  4、如何选择退烧方法?

  退烧方法包括常规护理(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环境凉爽、脱去过多衣服)、物理降温(冰袋降温、酒精擦浴、温水浴)和药物退烧。中低度发热往往不需药物退烧,只需常规护理及物理降温即可。高热伴寒战者或伴出汗者不宜酒精擦浴,擦浴时禁擦前脸、腹部、足底、心前区、枕后、耳廓、阴囊,此外酒精擦浴对幼儿副作用较大,因此温水擦浴法才是婴幼儿物理降温的最好办法。高烧时可给予药物退烧。

  5、如何选择退烧药?

  临床上解热镇痛抗炎类药物有四大类: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苯胺类(如对乙酰氨基酚)、吡唑酮类(如氨基比林)及其他抗炎有机酸类(如消炎痛、布洛芬)。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凝血障碍、过敏反应、水杨酸反应和瑞夷综合征,因此禁用于哮喘、过敏体质及病毒感染患者。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可见过敏反应、药物热、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间质性肾炎、肝损害、溶血性贫血。氨基比林不良反应有胃肠反应、水钠潴留、过敏反应、肝肾损害、甲状腺肿大及黏液性水肿。消炎痛不良反应有胃肠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过敏反应、抑制造血系统,故禁用于儿童。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最安全、有效的是以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原料制成的药片或口服液。幼儿期和青春期的孩子千万不要用阿司匹林退烧,以免留下后遗症。

  6、发烧时如何饮食?

  正常情况下体温升高1度,则人体代谢增加13%,因此儿童发烧时,其营养消耗增加。与此同时,胃肠道功能减弱,胃肠蠕动变慢,消化液分泌减少,可引起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而影响吸收,因此调节饮食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儿童体液比例较高,且机体脏器调节功能较差,容易发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因为发烧时机体通过发汗散热,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因此小儿饮食首先应注意补充水分、电解质、维生素,其次可给予适当的热量和蛋白质。急性期主张给予流质饮食,如牛奶(可酌情加水或米汤稀释)、米汤、绿豆汤、鲜果汁,恢复期可给予半流质饮食,如肉粥、面条等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量进食,忌海鲜、油腻、冷饮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总之,发烧并不可怕,它是机体免疫反应的表现,不需对发烧过分恐慌。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哪些疾病会有发烧的症状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烧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感冒会引起发烧;鼻炎也会引起发烧等等。大家发烧的原因各不相同,发烧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是各有不一。那么您知道为什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