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病(回复河南洛阳孙鹏患者)

    发布时间:2015-01-31   来源:中华康网   

    鱼鳞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皮肤角化性疾病,中医称蛇皮癣。临床特征为四肢伸侧或躯干皮肤干燥、粗糙,有明显的斑纹,伴有菱形或多角形鳞屑,外观如鱼鳞或蛇皮状。还可有手掌和脚掌的高度线性化,遗传性过敏症和不耐热性,或毛周角化。因遗传方式不同分为寻常型鱼鳞病、性联遗传型鱼鳞病、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及板层状鱼鳞病。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李占国

    寻常型鱼鳞病是常见类型,遗传特征被认为是一种完全外显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无性别差异。皮损对称分布四肢伸侧及躯干,以肘膝伸侧为著。一般出生后一年内即发病,随年龄增长加剧,至青春期症状最为显著,以后停止发展。皮损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冬季皮肤干燥,无明显鳞屑,搔抓后有粉状落屑,称为干皮症。严重者可波及全身,伴有掌跖过度角化,皲裂及指(趾)甲改变。一般颜面、头皮、肘窝、腋下、腮窝、外阴、及腹臀沟不被侵犯,或仅有轻度鳞屑。通常无自觉症状,冬季由于汗腺及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干燥,可有瘙痒不适,如皲裂则有疼痛。

    性联遗传型鱼鳞病少见。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女性为携带者,一般不发病或有时仅见于前臂及小腿出现薄的鳞屑。患者为男性,于生后或婴儿期发病。皮损与寻常型略异,鳞屑大且显著,呈黄褐色或污黑色大片鱼鳞状,皮肤干燥粗糙,往往遍布全身,腋窝、国窝及肘窝等部亦可受累,腹部较背部尤重。如面部受累,则仅限耳前及颜面侧面。一般不发生毛囊角化。掌跖皮肤多正常,皮损不随年龄增长减轻,有时反而增剧。本病可有角膜后壁及后弹性层膜上小浑浊点状,不影响视力。

    板层状鱼鳞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更少见。生后全身即为一层广泛的火棉胶状的膜紧紧地包裹,多引起眼睑及唇外翻称为火棉胶婴儿。数周后该膜脱落,皮肤呈广泛弥慢性潮红,上有灰白色或灰褐色多角形或菱形大片鳞屑,中央固着,边缘游离。往往对称性发生全身,以肢体屈侧、肘窝、国窝、腋窝和外阴等部较为明显。掌跖角化过度,指甲及毛发过度生长.病程经过迟缓,可终生存在,至成年期红皮症可减轻,但鳞屑仍存在。

    鱼鳞病是遗传性皮肤病,遗传为致病重要因素。此外脂质代谢异常 、VitA 水平低下 、微循环障碍等也认为参与发病。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本病并不影响人的寿命 ,只是给生活带来不便。

   治疗目的是增加角质层水合作用,促进角化正常,使皮肤润泽,缓解症状。外用润肤剂就可使鱼鳞病临床表现减轻。局部常用的药物有 10 %鱼肝油软膏 ,10 %~20 %液体石腊或纯品 ,10 %~30 %尿素霜或软膏 ,3 %~5 %水杨酸软膏 ,0.03 %~0.1 %维生素 A 酸软膏或乳酸制剂等。如果在温水浴后外涂这些药物,保鲜膜外包封数小时~十多小时效果更佳。口服或肌肉注射维生素 A(20~30 万单位/日) ,持续治疗数月 ,也有一定疗效。但应注意大面积长期应用某些外用制剂如水杨酸制剂等 ,或长期应用大剂量维生素 A均有一定毒性。

            仅复于此。谢谢!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患上鱼鳞病的主要因素 
我们在着手了解鱼鳞病这种疾病的时候,往往关注的只是关注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或者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有帮助的方法,这当然是对的,但是我们一定也要了解一下这种疾病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