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后话小雪

    发布时间:2015-05-16   来源:中华康网   

  入冬以后话小雪

  记得小时候父亲让我读节气歌,现在还记得是: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本月7号立冬,下周一也就是2010年11月22日为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即农历中的小雪。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许小桦

  农谚云小寒暖,立春雪  ; 小寒寒,惊蛰暖;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对与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观察。

  立冬过,小雪来,大家可以明显感到冬天的变化。进入冬季后,作为一名中医,我有一些建议,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 冬养生 首重精神

  冬季的寒冷气候会使人的新陈代谢等生理机能处于抑制状态,内分泌容易紊乱,因而冬季是抑郁症的多发季节,表现为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心悸心慌和失眠多梦等症状。

  同时,冬季的低温、干燥和较高的气压,对某些生理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哮喘)有不利影响,患有这些病的人,常常会有一种恐惧心理,担心病情会越来越重,因而情绪低落。  

  冬季气候虽然会加重一些病情,但这种“加重”是有限的,完全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调整医疗方案,消除或减轻这种不利影响。剩下来的,就是心理调节的问题了。

  宁静为本,保养精神是心理调节应该遵循的原则。冬季要以安定清静为根本,以保持精神上的愉快和情绪上的稳定。《黄帝内经》中“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的大意是说,在冬季应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和刺激,让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日常生活中,不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参与无原则的争执和较量;随时随地用“难得糊涂”安慰自己,使心胸开阔,从而减轻人体植物神经的紊乱,利于病情的康复。要及时让一些消极情绪获得宣泄,步出精神“泥潭”,将注意力投到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中去。

  因气候变冷而产生的抑郁症,绝大多数属亚临床抑郁,经过适当调节,症状即可烟消云散。具体的调节方法有:  多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以消除忧虑心态。 增加光照时间,白天多晒太阳,晚上适当增加照明的亮度。注意饮食,适当多吃一些高热量的肉类,如羊肉、牛肉;适时饮一些兴奋性的饮料,如绿茶、咖啡等。 加强室外活动,如体育锻炼、外出旅游等。

    注意冬季好发疾病的防治

  1 感冒、哮喘

  由于冬季的气温变化较大,人体一下子对变化的气候仍未能适应,如果没有注意保温保暖就会受寒,引致伤风或感冒。另外,冬季门窗紧闭,感冒病毒会随着咳嗽、打喷嚏时散布到空气中,透过空气传播,免疫弱的人吸入便有可能会生病。冬天寒冷季节是感冒的旺季,这时候穿衣服要有学问,也就是“易剥好加的洋葱式”,就是外出穿暖多层,但是一进室内就方便好脱;否则从屋外一进屋内就冒大汗,再出到外头又是风寒,就容易着凉感冒。  冬季室内多紧闭,要注意定时通风更重要,也就是避免坏空气滞留,每天一定要花个几分钟将窗户打开,让空气对流一下。另外就是勤于洗手,尤其当外出公共场所回到家中,洗手的动作是很重要的,在感冒流行的季节,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  在冬季若不慎感受风寒,可在初起时饮用红糖姜茶或葱白汤,具有风散寒功效,可收早期防治感冒之效。

  2 关节痛

  关节痛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这类风湿痛对寒冷很敏感。根据研究,寒冷后关节温度下降最多,次为肌肉、皮肤。寒冷期细胞穿透性降低,代谢废物的转换也就延迟,使关节活动增加阻力。外界气温很快下降至15℃时,关节即可能产生疼痛。可以用一些驱除寒湿,活血通络的药才,例如桂枝、附子、乌头、桑枝、牛膝、白术、苍术等,用大量的水煮过后,热敷关节局部或泡脚、浸手,每晚20至30分钟,再配合按摩涌泉、承山、阳陵泉等穴位,对于关节的保养一定可以发挥相当的效果。

  3 皮肤瘙痒

  冬天会因天气干燥或感到浑身发痒时,切不可用手抓痒,否则容易抓破皮肤引起继发感染。防治方法是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酸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少饮烈性酒。此外,保持皮肤滋润,注意洗澡方法:洗澡水不要过烫、避免过度揉搓、太强,否则极易破坏皮肤表层原本不多的皮脂,让皮肤更为干燥,因而也更易发 痒、皲裂。洗澡次数以每周2-3次为宜。洗浴后可擦些婴儿油、止痒霜、润肤膏等,以保持皮肤湿润,防止皮肤表层干燥、脱落。冬季痒相当于中医所谓的“痒风”或“风搔痒”,中医认为这是因风寒外袭、血虚风燥所引起。中医在治疗上,多选用当归、地黄、白芍、何首乌、麦冬、荆芥、防风等风养血、滋阴润造的药物从体内调治,让皮肤搔痒症状慢慢减退。

  4  肥胖症

  人体冬季脂肪合成代谢的速度要比平常快2-4倍,而脂肪分解代谢的速度要低于平常10%。人体的血脂、血胆固醇含量一般在冬季较高,而春夏季较低,因此冬季是肥胖人士减肥降脂的关键时机,冬季减肥刻不容缓。 

   首先应控制饮食,做到膳时平衡,这是防止冬季发胖的关键,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内的胰岛素在早晨分泌浓度最低,到了傍晚则又上升到分泌高峰。胰岛素能促进脂肪在体内大量沉积,因此人们应控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少吃高热量、油腻食物的同时,可在早晨多吃一些食物,而晚餐应严格控制食量,吃些轻食或清淡的食品,并且只吃八分饱,切不可大鱼大肉吃个够,美酒佳酿喝个足。  其次要按时作息。虽然冬天要早睡晚起,但冬季夜长昼短,如果天黑就睡,天大量才起床,这样睡眠时间就会长达10至11小时,人体躺着不动,体能消耗少,就必然会导致肥胖,所以一定要定时作息,早睡早起,可使意志安静,人体潜伏的阳气不受干扰,这有利于防止肥胖。   另外,冬季天气寒冷,会造成户外运动的不便性,民众应该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及场所,保持运动的频率及习惯。在这个时节运动要特别注意确实做好暖身运动,以及运动后的保暖措施。

  5 心肌梗塞、脑中风

  冬季上可说是心脏疾病、高血压性疾病容易恶化的季节,也是脑血管病变、急性心肌梗塞最好发的季节,因为身体在低温状态下,周边的血管阻力及血压的上升使心脏负荷增加,增加脑溢血和心肌梗塞发作的机会;或由于寒冷而颤抖,身体消耗能量以产生热量,心脏病须作更大的功能,增加心肌梗塞发作的机会。         

  由此可见,寒冬的确是心脏血管疾病患者的大敌,而根据统计,心肌梗塞发作最多的时候,就是冬天早晨刚起床的时候,因此,再冬季心脏血管患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注意保暖,尤其不要忽略厚毛袜,维持足够的足部血液循环。要摄取适当而足够的水份,饮食方面勿太咸、太油,少吃高胆固醇的东西,如蛋黄、内脏等。要有适度的运动。排除或治疗其他危险因子:吸烟、肥胖、糖尿病等。最重要的,要积极控制高血压,一日至少量血压早晚两次以上,按时服用药物。

  6  溃疡病

  随着天气的变冷,一些原来患有胃疾的人,会出现胃疾复发的情形,这主要是因为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血液中的化学成分组织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导致胃病多发及复发。再加上天气变冷后,人们食欲增加,从而导致胃肠道的负担加重,此外,冬季人们容易感冒着凉,一些感冒药会加重消化道黏膜的损伤,引起溃疡发作,甚至引起消化道出血、穿孔。预防的方法一样要注意保暖,饮食方面勿太滋腻、太油,少吃甜食及刺激性食物。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皮肤瘙痒影响寿命吗 
皮肤搔痒在出现后,严重的影响到了患者的身体,平时大家需要注意这种疾病的出现,而且要注意全面进行调理,要注意这种疾病的发病因素,并且要注意合理的进行诊断,出现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