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发布时间:2015-12-26   来源:中华康网   

(一)概述

1.慢性阻塞性腮腺炎(chronic obstructive parotitis)又称腮腺管炎,以前与复发性腮腺炎统称慢性化脓性腮腺炎,是由各种原因阻塞腮腺导管引起腮腺反复肿胀、流脓的炎性疾病。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卜寿山

2.病因病理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病因主要由局部原因引起。如智齿萌出时,导管口粘膜被咬伤,瘢痕愈合后引起导管口狭窄。不良义齿修复体使导管口、颊粘膜损伤,也可引起瘢痕,造成导管口狭窄。少数由导管结石或异物引起。异物包括稻壳、米粒等。由于导管狭窄或异物阻塞,导致腮腺排唾不畅,唾液淤滞而引起逆行性感染,并致远端导管扩张。该病的病理学特点是主导管和分支导管扩张,导管上皮脱落、退化、管壁水肿、管周纤维组织增生以及炎症细胞浸润、晚期腺泡萎缩、消失,被结缔组织、炎症细胞代替,末梢导管增生,并出现组织转化。    

(二)诊断

1.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腮腺造影

(1)临床表现:单侧或双侧发病,但以单侧较常见;患者常不明确起病时间,常因反复发作的腮腺肿胀而就诊,肿胀发作多与进食有关.并伴有轻微疼痛;按压腮腺腺体后,感觉有些咸味液体从导管口流出,之后有松快感;临床检查腮腺轻度肿胀,质地稍韧,腮腺导管口红肿,压迫腺体,导管口有混浊的液体流出;有时在颊部可触及条索状导管。

(2)常规检查: 常规行腮腺造影检查。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腮腺造影显示腮腺主导管、叶间、小叶间导管部分狭窄、部分扩张,呈腊肠样改变(图4-6-1)。腺体区呈分布不均、大小不同的造影剂滞留,有些病例甚至只有主导管及较大分支导管显影,腺体区仅有少许造影剂显现。有结石时则可见结石所在导管处充盈损缺。邹兆菊报道l17例阻塞性腮腺炎并将其造影的表现分4类:I类(35例),自导管开始扩张不整或仅累及叶间导管;Ⅱ类(34例),主导管前部正常,近腺门前一段开始扩张不整,累及叶间、小叶间导管或伴点状扩张;Ⅲ类(35例),自导管口开始扩张不整,累及叶间、小叶间导管,或伴点状扩张;Ⅳ类(13例),自导管门开始扩张不整,累及叶间、小叶间导管,末捎导管呈球状、部分腺体不显像,呈萎缩状。

(3)其它检查 

    核素检查:  涎腺炎性疾病病理改变不同,其核素显像的表现也不一样。病变轻者摄取指数升高,排泄正常;中度者摄取正常,但排泄功能受阻或迟缓;严重者核素摄取减少,排泄功能受阻。

2.鉴别诊断 

(1)成人复发性腮腺炎  有儿童期反复发作的病史,成人复发性腮腺炎腮腺造影除有逆行性感染主导管稍扩张不整外,仅有末梢导管呈散在点、球状扩张,叶间和小叶间导管均无变化;而阻塞性腮腺炎则以导管系统不规则扩张为特征。

(2)舍格伦综合征继发感染也可有腮腺反复肿胀流脓史,鉴别在于:该病发病多为中年女性;有口干、眼于症状;腮腺造影呈末梢导管点、球状扩张,主导管出现特征性改变;组织病理学表现明显不同;多项化验及免疫学检查可能异常。

(四)治疗措施

1.保守治疗  主要应用于Ⅰ类或部分Ⅱ类患者,首先针对病因治疗,如去除异物、扩张导管等,碘油造影具有扩张导管系统和抗炎作用,也可行导管扩张术;结石位置表浅、定位明确者,亦可行取石术。

2. 导管灌注治疗  间歇期采用患侧40%碘化油,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经临床验证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由于碘化油具有扩张导管系统及较强的杀菌作用,而且碘化油是粘稠度很高的液体,流动性差,又不溶于水,注人导管后,不被吸收,排出较慢,可以较长时间停留在导管内逐渐分解,缓慢释放碘离子起到持续杀菌作用。导管灌注疗法能在腮腺区局部以最大的药液浓度,达到最佳的机械冲洗和有效的抑菌作用,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有效方法。也可灌洗抗生素,效果肯定。

 

3.手术治疗  主要有两种手术方法:①导管结扎术,必须是在炎症控制后,导管口异常分泌物明显减少或停止后,从口内行导管结扎术,术后给予阿托品l周并加压包扎,促使腺体萎缩。②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切除术,由于炎症反复发作,面神经与腮腺粘连,术中应注意分离,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瘫表现,给予vitB12、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一般均能恢复。③有报道注射1%甲紫治疗,有效率达95%。甲紫注射后腺体产生较强的化学性刺激反应,使小叶间或扩张的导管闭锁,腺体纤维化萎缩,又称“化学性腮腺切除术”。

(四)预后评价  在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五)进展和展望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常规的检查方法是X线平片、超声波检查和腮腺造影,可粗略地判断阻塞原因和定位,但都无法直观地反映导管内病变状态。导管内药物灌注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氯霉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是较为常用的几种药物。但对于腮腺导管内结石临床上缺乏损伤小且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内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进一步了解涎腺导管内在的表现和进行相应的治疗提供了可能。在内镜辅助下,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病因诊断、对非结石性病因进行导管扩张、药物灌注,对结石性病因进行钳夹或套石篮取石术、液电震波碎石术等。临床研究显示:涎腺镜是评价涎腺导管疾病的可行性技术,并且诊断与治疗可同时进行,并发症少。综上所述,诊断性涎腺内镜技术使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诊断准确性更高,是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补充。可以预见,随着器械的改进和内镜技术的完善,微创诊治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必将在临床上得到更加广泛而有效的应用。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认识腮腺炎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为散在性发作,也可以流行性发作。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生,但是以冬春季发作为高峰。临床表现是: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区域肿大...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