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的出现伤害了很多孩子的眼部健康,也会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希望宝妈们可以将斜视重视起来,特别是自己的孩子发病后那么要积极的去进行治疗才可以,到底斜视疾病的治疗办法会有哪些呢,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斜视的治疗办法:
(一)手术治疗的方法:肌肉减弱术,包括直肌后徙术(recession of a rectus muscle)(图17-12)、直肌悬吊术、直肌后固定术、直肌边缘切开术、下斜肌后徙术、下斜肌切断术、下斜肌部分切除术、上斜肌断腱术,上斜肌肌腱延长术等。肌肉加强术,包括直肌缩短术(resection of a rectus muscle)(图17-13)、直肌肌腱前徙术、上斜肌矢状移位术、下斜肌转位术、直肌肌腱连结术(Jenson)、上下直肌移位术、上斜肌折叠术等。水平肌肉垂直移位术,用于矫正无明显斜肌异常的A型或V型水平斜视。
(二)手术肌肉的选择:多种因素决定手术肌肉的选择。首先是第一眼位的斜视度,同时应参考视远和视近时斜视度的差别。内直肌对视近斜视角的矫正作用更大,外直肌对视远斜视角的矫正作用更大。对视近内斜视较大的患者,应行双眼内直肌减弱术。外斜视视远明显时,应行双眼外直肌减弱术。对视近视远斜视角相同的斜视,双侧直肌减弱与单眼后徙加缩短手术效果相同。需要提醒的是,单眼同次手术不能超过两条直肌。手术仅能起到机械性矫正眼位的作用,其他多种因素如肌肉的性质、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不同的神经冲动等,决定了相同的肌肉相同的手术量可能产生不同的矫正结果。因此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可能需要不止一次手术。
(三)调整缝线:调整缝线是为提高斜视手术成功率而设计的方法,既可用于直肌的后徙术,也可用于直肌的缩短术及上斜肌手术。术中,肌肉被滑结固定于眼表,在患者麻醉复苏后,眼内点入表面麻醉剂,通过遮盖试验调整缝线松紧。多数患者能配合调整缝线,但少年儿童不适合于局麻下调整缝线。
斜视的预防办法:
⑴注意卫生,注意孩子的眼部卫生,用眼卫生。如灯光照明要适度,不能太强或太弱,印刷图片字迹要清晰,不要躺着看书,不要长时间看电视,少打游戏机或电脑游戏,不看三维图等。
⑵平时生活中的注意事项,要注意仔细观察孩子的眼睛变化情况及一举一动,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用眼习惯,看电视时不能老坐一个位置或一种姿势。幼儿园老师应留意孩子学习、手工操作、活动时的用眼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反馈给家长,幼儿园每年最好要请眼科医生对每位儿童进行常规的斜视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斜视,及时得到治疗,对于有屈光不正的患儿可及时配镜,以防发生斜视及弱视。
⑶注意有无遗传问题,对有斜眼家族史的儿童,尽管外观上没有斜视,也要在2周岁时请眼科医生检查,注意有无远视或散光。特殊时期加强护理,婴幼儿的发热、出诊、断奶时应加强护理,并经常注意双眼的协调功能,观察眼位有无异常情况。及早做眼科检查,孩子3岁时应去医院做一次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底、有无斜视,若检查发现为眼视力不等或差别较大时,立即进行散瞳验光,以明确有无屈光不正,如有,应及时矫正并坚持戴镜。如等孩子长大后再治疗,那将错过治疗的良机。
以上的内容带朋友们认识到了治疗斜视的方法是什么了,斜视疾病的出现会让孩子的眼球倾斜严重,带给患儿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因此大家要将斜视重视起来,特别是要将此病的治疗方法了解透彻,在孩子的身边进行斜视的预防。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