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花眼有哪些发病原因和症状

    发布时间:2015-12-01   来源:中华康网   

  人们到了一定的年纪一般都是会花眼的,它是人体器官衰老的一个重要的体现,为了延后老花眼的发病时间我们应该从年轻时就注意爱护眼睛,多吃一些胡萝卜,补充一下维生素。很多人都不知道导致老花眼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有哪些。

  发病机制

  随着年龄的增长,调节力不断改变。图1为Duane对4000只人眼调节测定结果从图可以清楚地看到,青少年时的调节力为14.0D,其近点在7cm处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近点逐渐地、不间断地后退,36岁时已经退到14cm,其调节力为7.0D到45岁时,近点退到25cm,调节力只有4.0D。到60岁时,大约只保持着1.0D的调节。表1为不同年龄的调节正常值(D) 。

  大多数的近工作距离在28~30cm。正视眼到45岁时,只有3.5D~4.0D调节这种调节程度已经达到看清楚近处物体的极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需要持续地做近距离工作,要用掉全部的调节力才可得到通常的视力。眼睛为了保持近距离视力就要紧张地工作持续地紧张状态必然引起视觉疲劳。一般来说在使用调节时只可动用全部调节力的2/3,而以另外1/3作为保留力量,工作起来才可舒适前已述及,45岁的正视眼,如进行25cm的近距工作,要动用全部调节力,因而在近作业不要维持多久就要发生主觉的视疲劳症状,所以说正视眼大约在45岁开始成为老视。为了坚持近距离工作,老视眼要戴用凸透镜予以帮助。

  远视眼在年轻时,其近点比正视眼远得多,因而老视眼的症状要较早出现。一个远视3.0D的眼,要用7.0D的调节才可得到4.0D的调节程度,约在25岁时就开始表现老视眼症状;另一方面,一个4.0D近视眼,因为它的远点在25cm处,到老年时,可用其远点当作近点来从事近距离的工作,所以这种眼虽然已是老视眼,但并不会出现老视眼的症状。

  虽然人眼的晶状体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规律性的硬化,但各人的老视眼症状的出现,不但取决于年龄,而且也取决于屈光状态,还随各人的个体差异、生活习惯、工作条件和照明条件不同有所改变。习惯把书放在膝部阅读的人,自觉症状的出现就比惯于近距离工作的人为迟。例如:木工、簿记人员和音乐工作者习惯于30cm的工作距离;而修表、缝纫雕刻等工人,虽年龄和屈光状态相同,由于工作距离较近,会提前出现老视眼的症状。再者,如果睫状体处于虚弱或病理状态,生理性调节也会受到损害。综上所述,老视眼症状出现的年龄,并不能定出一个绝对数字其处理办法亦应根据各种条件全面考虑。

  临床表现

  老视者的不适感觉因人而异,因为它与个人基础屈光状态用眼习惯、职业及爱好等因素都有关。例如,一位从事近距离精细工作者对老视的主观感觉就会比以观看远距车辆和交通灯为主要任务的交通警察强烈得多。

  1.视近困难

  患者会逐渐发现在往常习惯的工作距离阅读看不清楚小字体,看远相对清楚。患者会不自觉地将头后仰或者把书报拿到更远的地方才能把字看清,而且所需的阅读距离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2.阅读需要更强的照明度

  开始时,晚上看书有些不舒适,因为晚上灯光较暗。照明不足不仅使视分辨阈升高还使瞳孔散大,由于瞳孔散大在视网膜上形成较大的弥散圈因而使老视眼的症状更加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即使在白天从事近距离工作也易于疲劳,所以老视眼的人,晚上看书喜欢用较亮的灯光。有时把灯光放在书本和眼的中间,这样不但可以增加书本与文字之间的对比度,而且还可以使瞳孔缩小。但是灯光放在眼前必然造成眩光的干扰,这种干扰光源愈接近视轴,对视力的影响就愈大有些老年喜欢在阳光下看书,就是这个道理。室内光线,老年可用提高照明度来改善视力。阅读材料,老年对光亮对比度要求高,故应对老年提供印刷清晰,字体较大,黑白分明的阅读材料,避免用蓝、绿、紫色背景。

  虽然老花眼是一种很常见的衰老疾病,但是我们也不能对它太过于放心,因为它是很容易导致眼角膜或者别的部位发生炎症的,这是很严重的。与近视的验光方式不一样,老花眼的诊断首先就要排查屈光不正。相信多个检查结果相结合,患者们一定会减轻症状。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老花眼概述 
老花眼是指人到中年以后逐渐产生近距离阅读或工作困难的情况,是人体机能老化现象。老花眼医学上又称老视,多见于40岁以上,晶状体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收缩能力降低而...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