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成年人也会患麻疹

    发布时间:2016-05-09   来源:中华康网   

  说到麻疹,可能我们马上就会想到孩子,众所周知,麻疹是在儿童时期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等特征。我国自60年代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麻疹大流行基本上得到控制。但是,由于人口流动增加,部分儿童麻疹疫苗漏种,或免疫失败,加之初免后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逐年降低等原因。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曾发生了麻疹流行,特别是成人麻疹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达到了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今年入春以来,我院就接诊这样的病人,发病的病人为23~37岁的成年人。回顾我院近几年接诊麻疹病例,根据病人的特别成人麻疹具有以下特征:

  发病情况 

  多为散发起病且又相对集中于幼儿园和大专院校中的外来新生及建筑工地或城郊流动人员聚集地。发病季节改变  未使用麻疹疫苗前,麻疹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并每隔1~2年为一个小流行年,相隔4年就会有较大的流行,周期性发病。普种麻疹疫苗后,发病季节移至每年3~5月份,这与春天以后人群社会交往流动频繁,接触感染者几率上升有关。

  发病年龄有后移的现象,过去麻疹发病为5岁以下儿童,尤以1~2岁最多。现在患麻疹者大多是8个月以内婴儿和7岁以上学龄儿童,成人发病不多。这主要与人体初免时获得免疫抗体的质与量逐年下降有关,加之有些人7岁时遗漏了加强免疫,或既往免疫接种质量无保证及免疫失败等原因,致使青少年及成人麻疹患者明显增多。

  不典型病例增多  过去典型的麻疹具有“烧三天,出疹3-5天,退3天”的特征。如今的典型麻疹比较少见,出疹时间提前或延迟,出疹顺序先从四肢出现,逐渐向胸背呈胸背呈向心性发展,皮疹以斑丘疹多见,亦可有疱疹,出血点样皮疹,常无麻疹口腔黏膜斑。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重  均有发热,多为高热39摄氏度~41摄氏度,上呼吸道炎症,如咳嗽、流涕、流泪、结膜充血、畏光、眼睑分泌物增多等。

  多见的并发症 

  成年人患麻疹后其症状会比较严重,合并合并症也会多一些,可能出现一到两种合并症,除了常见的支气管肺炎、腹泻、喉炎外,特别容易出现肝功能损害。这样就易出现早期误诊,主要是医患双方对成年人麻疹认识不足,一旦出现发热,多急于应用退热剂而影响出疹,使出疹期推迟,且常易误诊为过敏性皮疹、风疹及药物疹而延误治疗,这也是并发症增多的重要因素。总体来说,成人患麻疹预后比儿童好,严重并发症减少。

  对于麻疹的认识过去曾认为麻疹是“终身免疫性疾病”,即每个人一生只会患1次麻疹。近期的研究证明,麻疹并非“终身免疫”,因为随着时间的推延,人体内这种特异的麻疹抗体也会逐渐降低,长期没有再次接触麻疹病毒的机会,体内麻疹抗体最终将会消失,此时若再感染麻疹病毒,即可发病,故少数人可患第二次麻疹,对疑似麻疹的病人不可掉以轻心。

  根据卫生部的部署,从今年起,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中对原麻疹疫苗免疫程序已做调整,第一针接种时间为8月龄,第二针接种时间为18~24月龄,疫苗每针次人用剂量由0.2毫升改为0.5亳升。麻疹免疫分为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自动免疫可在流行前1月,对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又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或免疫史不详的人,一律给予皮下注射疫苗0.5毫升。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1个月达高峰,2-6个月逐渐下降。一般一次接种后免疫作用仅能维持4~6年。被动免疫即在麻疹流行期间,对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年幼、体弱易感者,在接触患者5天以内,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免于患病或能减轻病情。

  要注意的是发现麻疹病人后,应尽早控制传染源,麻疹患者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应隔离至出疹后10天。对麻疹患者不要盲目降温,以免逐使病程延长,增加患麻疹肺炎的危险,应尽量让麻疹出透、出齐、杜绝滥用退烧药,最好是根据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进行治疗。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小儿麻疹患者怎么处理 
要我们的生活中,当孩子患上一些疾病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发烧的现像,又多发于孩子身上,麻疹是非常可怕的一种疾病,当孩子患有麻疹的时候也可能会出现发热的现象,那么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