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疾病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乡村,在发展中国家,过敏人群的增多与城市化生活方式相关,农村孩子较少患过敏性疾病,在城市,家庭条件好的子女较低薪阶层的子女更容易患过敏性疾病。
一、孩子应该适当“放养”
儿童成长环境越干净,就越缺少与过敏原的缓慢接触,所以身体就容易产生过敏性反应。从这个角度看,越讲究越容易过敏。适当地接触过敏原,会让人体对过敏产生一定的抵抗力,家长平时应多鼓励孩子走向户外、多接触自然。适当放养就相当于注射了疫苗,再接触这些东西后,就不容易过敏了。
二、过敏原有四大类
生活中,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的确与接触过敏原有关系,但同时也与空气污染、饮食结构等因素有关,在一些工业发达地区空气污染要更严重,这些也都是过敏性疾病高发的原因。对频繁出现过敏症状的人来说,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到医院进行过敏原测试,找出过敏原并避免与其接触。
1、吸入式过敏原
花粉、柳絮、粉尘、螨虫、动物皮屑、油烟、油漆、汽车尾气、煤气、香烟等。
2、食入式过敏原
牛奶、鸡蛋、鱼虾、牛羊肉、海鲜、动物脂肪、异体蛋白、酒精、毒品、抗菌药、香油、香精、葱、姜、大蒜以及一些蔬菜和水果等。
3、接触式过敏原
冷空气、热空气、紫外线、辐射、化妆品、洗发水、洗洁精、染发剂、肥皂、化纤用品、塑料、金属饰品、细菌、霉菌、病毒、寄生虫等。
4、自身组织抗原
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受微生物感染、电离辐射、烧伤等生物、理化因素影响而使结构或组成发生改变的自身组织抗原产生,以及由于外伤或感染而释放的自身隐蔽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