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

三级甲等

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圈几何中心,坐落在虎门镇。医院始建于1954年8月,前身是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1995年成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2011年成为暨南大学附属东莞医院,2012年成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曾获得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广东省百家文明医院、东莞市文明单位、东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东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建院68年来,医院始终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逐渐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市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作为东莞市区域中心医院,主要为滨海湾片区及周边地区300多万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承担着区域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的诊治。医院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其中医疗用房面积7.8万平方米;核编床位1100张。2021年提供门急诊服务166万人次,住院服务近4万人次,出院患者手术1.36万人次。当前,医院学科实力、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居于全市公立医院的前列。

一直以来,医院坚持“技术兴院、服务立院、人才固院、文化强院”的战略方针,加强学科与人才建设,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成功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正积极推进高级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癌症中心、腔镜中心、血液净化中心、超声介入诊疗中心等各类救治中心建设。现有临床医技科室44个,其中新生儿科、儿科、口腔科3个科室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肾病内科、疼痛科、肛肠科、泌尿外科、超声科、临床药学科9个科室是东莞市临床重点专科,中医康复是东莞市中医重点专科,助产护理是东莞市临床特色专科,中心实验室是东莞市重点实验室。

新生儿科和儿科是东莞市同类专业唯一的省临床重点专科,其中新生儿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培育科室,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居于省内先进行列。口腔科是东莞市牙病防治中心挂靠单位,也是全市公立医院中最大的口腔综合治疗中心。呼吸内科是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PCCM)达标单位、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流行病学创新团队东莞研究基地,作为牵头单位成立由18家医疗机构组成的市内呼吸专科联盟。重症医学科每年实施ECMO例数在全省三级医院中排名前15名,已跻身国内体外生命支持救治单位的先进行列。疼痛科是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临床疼痛诊疗培训基地,也是广东省规模较大的疼痛专科之一,在全国范围内较早成功开展脊柱内镜手术。

目前,全院在岗员工1532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312人,占比约85%。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311人,占比约24%;博士及硕士学历138人,占比超过10%,本科学历811人,占比超过61%,包括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3人、东莞市医学领军人才1人、东莞市杰出青年医学人才4人、东莞名医11人、东莞市医学学科带头人4人、东莞市医学学科骨干78人,以及东莞市“最美医生”5人、东莞市“最美护士”3人、“东莞好人”11人、东莞市三八红旗手2人。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累计培养暨南大学、汕头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等博士、硕士研究生59人。

近年来,以三甲复审和绩效考核为契机,贯彻持续改进理念和常态化理念,抓改革、强内涵、补短板,有力地推动了医院高质量发展。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和智慧医院建设,不断提高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改进服务质量成效显着,近3年获得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近5年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10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3项,出版医学专着59部;发表学术论文739篇,其中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34篇;举办各级继续教育项目189项。

蓝图绘就,未来可期。2022年,经东莞市政府批准,医院启动长安新院区建设,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100张,预计2026年建成。下来,医院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大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加快打造高水平区域中心医院、粤港澳大湾区医疗新高地,为在“双万”新起点上打造健康东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起点:
    • 终点:
      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