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偏头痛的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治疗

    发布时间:2016-01-12   来源:中华康网   

  第四章  偏头痛的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治疗

  一、防治原则

  (一)基本原则:(1)积极开展患者教育;(2)充分利用各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包括按摩、理疗、生物反馈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针灸等;(3)药物治疗包括急性发作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两大类,注意循证地使用。

  (二)患者教育:偏头痛是目前无法根治但可以有效控制的疾患,应该积极地开展各类形式的患者教育,以帮助其确立科学和理性的防治观念与目标;应教育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寻找并注意避免各种头痛诱发因素;应教育并鼓励患者记头痛日记,对帮助诊断和评估预防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疼痛医学中心王永

  (三)非药物预防:识别和避免偏头痛诱发因素很重要。逐步放松训练、生物反馈、音乐疗法及应对应激的认知行为治疗对患者均有益。

  (四)头痛门诊(中心)的建立和转诊 国际已有的成熟经验及我国初步的经验均提示建立头痛门诊(中心)能显著地提高对偏头痛的诊治水平,有益于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也有益于建立头痛专业队伍。将诊治不够理想的患者及时转诊到头痛门诊(中心),可极大地减少偏头痛的危害、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二、急性期药物治疗

  (一)急性期治疗目的:对患者头痛发作时的急性治疗目的是:快速止痛;持续止痛,减少本次头痛再发;恢复患者的功能;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二)急性期治疗有效性指标  多数大型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采用的急性期治疗有效性标准包括以下方面:2小时后无痛;2小时后疼痛改善,由中重度转为轻度或无痛(或VAS评分下降50%以上);疗效具有可重复性,3次发作中有2次以上有效;在治疗成功后的24小时内无头痛再发或无须再次服药。

  对多次发作的疗效评估应包括头痛对患者功能损害的评估,包括使用MIDAS和HIT-6。

  (三)急性期治疗药物及评价  偏头痛急性期的治疗药物分为非特异性药物和特异性药物两类。

  1.非特异性药物

  非特异性药物包括:(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解热镇痛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等及其复方制剂;(2)巴比妥类等镇静药;(3)可待因、丙氧芬、曲马多及吗啡等阿片类镇痛药及曲马多。

  (1) 非甾体抗炎药:大量研究表明,解热镇痛药或其咖啡因复合物对于成人及儿童偏头痛发作均有效,故对于轻、中度的偏头痛发作和既往使用有效的重度偏头痛发作,可作为一线药物首选[42, 43]。这些药物应在偏头痛发作时尽早使用。

  可单选阿司匹林(ASA)300~1000 mg[44~53],或布洛芬200~800 mg[44,54~58], 或萘普生250~1000 mg[59,60],或双氯芬酸50~100 mg[61~64], 或安替比林1000 mg,或托芬那酸200 mg[65];对乙酰氨基酚口服、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均有效[66~68],但不推荐单独使用(B级) [43]。上述药物可与其他药联用,如阿司匹林与甲氧氯普胺合用[69,70],对乙酰氨基酚与利扎曲坦合用[71],对乙酰氨基酚与曲马多合用等[72],效果优于单用。 另有研究发现,伐地昔布20~40 mg和罗非昔布25~50 mg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有效[73~76]。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的效果及副反应(见表13)。

  阿司匹林(acetylsalicylic acid ,ASA):剂型有口服剂、肛门栓剂及注射制剂。口服:1次300~1000mg。呕吐患者可使用栓剂,直肠给药,1次300~600mg。口服本药1000mg2小时后头痛有效缓解率为52%(Ⅰ级证据),疗效与口服50mg舒马曲坦相当[44~48]。泡腾片是近年来开发应用的一种新型片剂,每片0.3、0.5g,服用时放入温水150~250ml中溶化后饮下,特别适用于儿童、老年人以及吞服药丸困难的患者。阿司匹林赖氨酸盐(赖氨匹林),可用于静脉或肌肉注射,剂量有0.9g(相当于阿司匹林0.5g)及0.5g(相当于阿司匹林0.28g),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每次0.9~1.8g。静脉注射赖氨匹林2小时后,头痛消除率为43.7%,疗效低于皮下注射舒马曲坦6mg,但二者用药24小时后,头痛复发率无差异,而赖氨匹林耐受性更好。阿司匹林的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症状,过敏反应,耳鸣、听力下降,肝肾功能损害及出血危险等,损害多是可逆性的;与食物同服可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这样尽管会降低药物吸收的速率,但不影响吸收量。对本药或同类药过敏者、活动性溃疡、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哮喘、出血体质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本品使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血浓度明显降低,二者不宜合用。

  布洛芬(ibuprofen):治疗偏头痛以口服为主(Ⅰ级证据)。口服:1次200~800mg。对于轻中度头痛患者,口服200mg或400mg,用药2小时后头痛有效缓解率无差异,但对于重度头痛患者,口服400mg更有效,且能有效缓解畏光、畏声等症状[57,58]。用药2小时后头痛有效缓解率与口服舒马曲坦50mg基本相当。与安慰剂相比,本药能有效缓解头痛,缩短头痛持续时间,但24小时持续消除头痛方面并不优于安慰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及禁忌症同ASA。

  萘普生(naproxen):有口服剂、肛门栓剂及注射液。口服:250~1000mg或直肠一次给药250mg或静脉给药275mg,均可缓解头痛及其伴随症状(Ⅰ级证据),疗效与口服舒马曲坦50mg类似。若头痛无缓解,可与舒马曲坦50mg合用,二者合用不增加不良反应[59,61]。本药常见的禁忌症及不良反应同ASA,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较低,较适用于不能耐受ASA、吲哚美辛等解热镇痛药的患者。

  双氯芬酸(diclofenac):有口服剂、肛门栓剂及注射液。口服吸收迅速且完全,起效较快,最好于饭前吞服。服用胶囊起效更快,且胶囊疗效优于片剂(Ⅰ级证据)[64]。本品疗效与口服舒马曲坦100mg类似,且改善恶心等偏头痛伴随症状优于后者,而发生不良反应更少[62,63]。直肠1次给药50mg或肌肉注射,10分钟后起效,30分钟后头痛消除率达88%,2小时后头痛缓解率与肌肉注射曲马多100mg类似[61,71]。本药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少于ASA、吲哚美辛等药物。但应注意肝损伤及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有口服剂、肛门栓剂及注射液。1000mg或15mg/kg口服或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治疗偏头痛发作有效(Ⅰ级证据)[66~68],但镇痛作用弱于ASA,不推荐单独使用,可与利扎曲坦、曲马多等合用[71,72]。本药可用于对ASA过敏、不耐受或不适于应用者。

  上述药物可与其他药联用,后者明显优于单用,包括ASA与甲氧氯普胺合用、对乙酰氨基酚与利扎曲坦合用[69,70]、对乙酰氨基酚与曲马多合用等[71]。为了防止药物过度应用性头痛(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MOH),服用单一的解热镇痛药时,应该限制在每月不超过15天,服用联合镇痛药应该限制在每月不超过10天[42]。

  布洛芬可用于6月大以上的儿童。双氯芬酸可用于体重大于16kg的儿童。萘普生可用于6岁以上或体重25kg以上的儿童。10岁以上的儿童可单用ASA或对乙酰氨基酚或两者与甲氧氯普胺合用,也可单用麦角胺[69]。

   

  表13解热镇痛药治疗偏头痛发作的效果及副反应

  解热镇痛药

  剂量(mg)

  证据级别

  推荐强度

  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阿司匹林

  300-1000

  I

  A

  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的副反应及出血危险。

  禁忌症:对本药或同类药过敏者、活动性溃疡、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哮喘、出血体质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布洛芬

  200-800

  I

  A

  同ASA

  萘普生

  250-1000

  I

  A

  同ASA。2岁以下儿童禁用

  双氯芬酸

  50-100

  II

  A

  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的副反应、肝损伤及粒细胞减少等

  对乙酰氨基酚

  1000

  II

  A

  警惕肝肾功能衰竭

  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复合制剂

  250

  200-250

  50

  I

  A

  同 ASA 和对乙酰氨基酚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偏头痛的症状表现 
大家都知道偏头疼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内科顽疾,由于患者刚开始没有成分重视该病,从而造成偏头疼越来越严重,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痛苦,而且发作也越来越频繁。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