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重视儿童潜伏结核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发布时间:2015-06-11   来源:中华康网   

    在我们儿童哮喘门诊近期已经遇到多个慢性咳嗽患儿,经过抗感染及抗哮喘治疗效果不好,行胸部CT检查正常,患儿有长期低热、乏力、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做PPD实验阳性,经过抗结核治疗,低热、咳嗽迅速好转。在对小儿慢性咳嗽的诊治中应重视“潜伏结核感染”的问题。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内科侯伟

    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结核菌素实验阳性,除外卡介苗接种后反应,X线胸片或临床无活动性结核病证据者,称为潜伏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成人结核感染后,1年内约3%~5%发展成结核病,而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不成熟,1年内发展成结核病约为15%~43%。因此,儿童潜伏结核感染的诊治是儿科医生不可忽视的问题。结核菌不同于其他传染病原体,一旦人体被感染,免疫状态健康者也不能将其完全清除,细菌长期在人体内共存,从而构成慢性持续性潜伏结核感染状态。儿童结核感染后演变成结核病的过程与成人存在差异,儿童结核感染后可于短期内进展恶化,迅速演变成原发空洞、急性粟粒型结核伴结核性脑膜炎。目前认为,结核病最好的预防措施是对潜伏结核感染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

  一、儿童潜伏结核感染的诊断              

    迄今为止,公认的确定潜伏结核感染的方法只有结核菌素试验。由于BCG接种后结核菌素试验也可呈阳性反应,目前尚无可靠标准区别出自然结核菌感染与卡介苗接种后的结素反应,临床上主要根据阳性反应的强度和持久情况来判断,有时会有误差。结核感染多为较强反应,表现为硬结显著,面积较大,边缘锐利,超过1周不消失,留有色素沉着。 BCG接种后多弱阳性反应,表现为硬结不显著,面积小,边缘不清,多于2~3天后,一般不超过1周消失。BCG接种者一般阳性反应≤10mm,而≥20mm则非BCG接种引起。有学者认为硬结平均直径超过15mm或硬结明显、边缘清楚、持续1周以上、留有色素沉着者,为自然结核菌感染的结素反应,因此,l周后获得的硬结读数较准确可靠。

  二、儿童潜伏结核感染的治疗

    潜伏结核感染儿童虽无传染性,但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对潜伏结核感染进行治疗可大大降低发生活动性结核病的可能性,是结核病防治的效措施。一般认为,下列情况应按潜伏结核感染治疗:①接种过卡介苗,但结核菌素试验最近2年内硬结直径增大≥10mm者;②结核菌素试验反应新近由阴性转为阳性者;③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反应的婴幼儿和少年;④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并有早期结核中毒症状者;⑤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而同时因其他疾病需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者;⑥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新患麻疹或百日咳小儿;⑦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儿。
三、儿童潜伏结核感染的治疗方案
1、单用INH 为首选方案, 由于潜伏结核感染菌量小,允许单用INH抗感染。成人6~9个月,儿童9个月。治疗后可使发生活动性结核病的危险性下降70%~90%。剂量为10~20mg/(kg.d),最大剂量为300mg/d,每日晨起顿服。
2、单用RFP 单用RFP 4个月是次选方案。对于不能耐受INH或推测对INH耐药,而对RFP敏感的结核感染的儿童或服INH有肝或神经反应时可采用这种方案。剂量为10~20mg/(kg.d),最大剂量为450mg/d,每日晨起顿服。利福平的不良反应为药物性肝炎、过敏反应、流感样症候群、溶血性贫血、急性肾衰竭。RFP引起的肝脏损害较INH严重,应用时注意观察。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 
对于传染病,大家最担心的就是在护理患者或者和患者接触的时候被传染,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肺结核都会传染的,具体情况还是要看检验结果。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肺结核的传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