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天的病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候治疗?
中医历来认为“天人相应”,到了夏季,天地间的万物都生长到了极盛时期,树木枝叶繁忙,蜂蝶蝉蝇等昆虫也是在这时候最为多见,整个大自然的阳气都浮散在地表以上,最为充盛。正如《内经》中所说的:“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人与天地相应,这个时候阳气也最充盛,且有向外发散的趋势,再加上还可以借助自然界阳气外散之势,所以此时最适合将体内积聚的伏邪(沉寒痼冷)排出体外。另一方面,阳气发越于体表,相对而言,中阳就会偏弱,再加上现代人生活条件好,空调任吹,冷饮任吃,更容易损伤体内的阳气。这样,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范宇鹏
2、冬病夏治的原则是什么?
散伏邪、护中阳
3、冬病夏治具体该怎么做?
这两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比较好的“天灸”疗法想来大家并不陌生,用穴位贴敷的方式来进行疾病的调治和体质保健的。其实只要是能够散伏邪的方法都可以用,不拘于哪一种类。针灸、天灸、拔罐、刮痧、推拿、经络按摩、药物保健、食疗、沐足。尽可以选用。有条件有时间的可以来医院或正规医疗机构做。没有条件的朋友也可以在家里进行日常保健。比如:
在生活方式上处处固护阳气:
起居:不直吹空调;不当风睡觉;不光脚在地板砖或水泥地面行走;不淋雨涉水;气虚阳虚质的朋友还应注意不洗冷水浴,女性朋友不穿露脐、吊带衫,在包中带一条披肩,如工作生活环境中空调过冷时及时做好防寒工作。
运动:既要注意防暑,又要给机体有流汗的机会,使伏邪得以发散。运动的种类和强度因人而异,但总的原则是适量汗出,不可如水流离,且运动时带好毛巾和更换的衣物,防止汗出当风。
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但避免食用冷饮、冰水、冰冻啤酒等,特别不要在运动流汗后马上饮用冰冻饮料。平和质的朋友可以饮用酸梅汤、绿豆冰糖饮、藿香糖水等来祛暑。气虚阳虚质的朋友则可以利用这一年中最好的时机进行调养,用些温养的食疗方,一般每周1次即可,如参芪乌鸡汤 取黄芪15克,红参10克,枸杞子15克,乌骨鸡1只,放沙锅中与药材共炖,鸡肉熟烂后,加调味品,饮汤食肉。再如常有虚寒性痛经、冬季手足冷的女性,可服用当归生姜羊肉汤 取当归15克 生姜15克 肉桂3克 羊肉250克,羊肉与当归生姜同炖,最后放入肉桂2-3分钟即成。
运用适合的保健方法事半功倍
背部膀胱经刮痧、拔罐等理疗,每周做1次,以散伏邪。
用艾叶、粗盐适量沐足,每周1-2次,水温不需太高,高过体温,到微微汗出即可。
艾灸中脘、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每天选取2个,每穴温和灸15-20分钟(即艾条固定在穴位上方2-3厘米处,以穴位处感到温和舒服为度)。艾灸过程中要注意防火和防烫伤。
初、中、末伏的第一天去医院贴天灸。
研究表明,如果选择较为合适的方式进行冬病夏治,体质会逐渐改善,慢性病在冬季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也有下降的趋势。贵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每年坚持。
4、我适合冬病夏治吗?怎样自我判断?
从体质上看:最适合的这类人就是《灵枢经》中说的“能春夏不能秋冬”的一类。就是说,一到春夏天,天暖和了,就觉得比较舒服。一到天气转凉、寒冷了,就特别难过。或是夏天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就受不了。在九分法中的主导体质多属于阳虚质、气虚质,也可有痰湿、瘀血等兼夹体质。
从疾病上看:多属于夏伏冬显的疾病,一到秋冬季节就发作或病情加重,比如:反复感冒、怕风怕冷、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胃肠炎、痛经、慢性盆腔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中医辨证属虚寒型的都属于这个范畴。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