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的疑问

    发布时间:2015-03-22   来源:中华康网   

    慢性咳嗽的疑问

                                                                    曙光医院呼吸科 张炜上海曙光医院西院呼吸科张炜

       咳嗽是一种病吗?不是,它是机体排出呼吸道异物的一种自我保护,它也常常是疾病的信号。它是什么病的信号呢?这里有N种可能。

    咳嗽可能是太累了

    立秋之后,申城经历一段长长的“雨季”,变化无常的天气给不少人带来了健康困扰。“我们办公室里的咳嗽声此起彼伏。”白领李先生的遭遇绝不会是“独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张炜教授介绍说,外感咳嗽主要指现代医学的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西医认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反应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往往因受凉或过度疲劳削弱了上呼吸道的生理性防御机能,所以发病多见于气候突变之时或过度劳累之后。

    据了解,引起急性上呼吸道炎症的微生物病原常向下蔓延,导致感染咳嗽,在微生物病原中,儿童多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副流感病毒,成年人则多为腺病毒或流感病毒。病毒感染抑制肺泡巨噬细胞杀菌作用,继之并发细菌感染,常见的细菌有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化脓性葡萄球菌等。

    “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等都是导致外感咳嗽的因素。”张医师表示,一旦外感咳嗽,常见的病理变化主要有: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粘液腺体肥大,粘膜下层有炎症细胞浸润,分泌物增加。若细菌感染,分泌物可呈粘液脓性。炎症消退后,粘膜的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

    咳嗽也有积极意义

    张医师表示,外感咳嗽主要是由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犯肺所致。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皆能致咳,但是由于四时气候变化的不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因而在临床上也就会出现风寒,风热及燥热等不同咳嗽。

    中医里还有“风为百病之长”之说。张医师解释说,在外感咳嗽中,不论由于风寒,风热或燥热,多以风为先导,夹寒、热、燥等外邪入侵,伤于肺系而为咳嗽。其它如吸入烟尘秽浊之气亦可犯肺致咳。

    专家同时指出,肺是中医认为比较娇嫩的脏器,容易怕寒、怕热,不耐受邪气的侵入。外邪侵犯肺部有两个途径:一是从鼻子直接吸入,由喉咙到肺;二是从皮肤毛孔侵入。

    “肺的主要功能是呼吸,肺气必须通畅,呼吸才能正常进行,外邪如果侵袭肺部,则肺气得不到正常的舒畅、通达,导致肺气上逆,因而引起咳嗽。从另一方面来说,为了使呼吸得以正常进行,必然要改变肺气闭塞的现象,因此,咳嗽也是人体为了通畅肺气,排除病邪的表现,具有积极意义。”张医师说道。

    谈治疗

    西医对症中医辨证

    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治疗,西医以对症处理为主,如干咳者使用止咳药,咯痰者使用祛痰剂,发热、身痛者使用解热镇痛药,如有细菌感染,酌用抗生素。

    中医突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张医师说,中医临床治疗外感咳嗽多采用祛风散邪,宣通肺气的方法,因势利导。

    应季提醒

    秋季燥邪易伤肺

    进入秋季以后,天气变冷变干燥,对于素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来说,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导致外感咳嗽,甚至胸闷气促,咳痰加剧,苦不堪言。

    祖国医学认为,秋令为肺所主,肺脏又为娇脏,不耐寒热,喜润而恶燥。燥邪当令,肺脏最易受到伤害,一方面可以耗伤肺阴,出现口干,咽干等津液不足的表现,另一方面,邪气侵袭,使肺失去通调水道的功能,水液不能归于正化,聚集为痰、为饮。而在秋季,人体阳气开始潜藏于内,很容易使痰饮郁而化热呈痰热互结之势,而出现咳嗽、咯黄痰、胸闷、气喘等一系列症状。

    中医治咳嗽从三方面入手

    现代研究发现,在外感咳嗽中风寒者占25.37%,风热者占47.76%,风燥者占26.86%。张医师指出,对于外感咳嗽的治法,总体从三个方面入手。

    1、从喉鼻论治

    因咽喉部不适引起的咳嗽,以咽痒如蚁行或如有异物阻塞,咽痒必咳,不痒不咳,或有异物感而出现频繁清嗓动作为其主要症状。其病因病机主要为风热邪毒侵袭,或久病肺阴不足,虚火上炎,致咽痛干痒,两者中又以后者居多。由于“喉为肺之门户”,咽喉受邪必影响肺气的宣肃功能,导致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则发为咳嗽。中药遣方,从喉鼻入手。

    2、从风论治

    其病因病机本质当属外感失治,风动气逆,气急淤阻是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重要病理特征。中医认为此证多为气阳不足体质,卫外功能下降,对外界环境及气候变化适应能力较差,寒邪客肺,肺失宣肃,气逆作咳。中药治疗,重视祛风。

    3、从胃论治

    肺气以肃降为顺,胃气以下降为和,“降”为肺气、胃气的共同特性。胃肺毗邻,出入殊途却共呼吸门,任何邪气引起胃失和降者,都可影响肺的肃降功能,导致肺气上逆而咳,故《素问・咳论》总结咳嗽病机时有“聚于胃,关于肺”之说。在治疗时,注重和降胃气,清肺祛邪,对于胃食管返流性咳嗽具有良好疗效。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什么是咳嗽 
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虽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剧烈长期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正确区分一般咳嗽和咳嗽变异性哮喘,防止误诊。治疗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