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黏膜下肿物的诊断与治疗

    发布时间:2015-12-29   来源:中华康网   

    部分患者因为吞咽不畅或胃病行胃镜检查,结果发现食管黏膜下肿物(SMT),医生建议行超声内镜检查确定是否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切除。

    粘膜下肿物是指起源于食管黏膜下层组织的肿瘤或其他炎性或解剖异常引起的肿块样病变。正常的食管有四层,应象房子的墙壁一样,最里层靠食管腔是黏膜层,好象墙壁的粉刷层,该处发生的肿物一般可在内镜下切除。最中间的是固有肌层好象房子的砖块层,该层是消化管的支撑,该处发生的肿物不能内镜下切除,否则会引起消化道穿孔。介于粘膜层和固有肌层间的是粘膜下层,好象墙壁粉刷层和砖块间存在的缝隙,该处发生的肿物称为粘膜下肿物,一般可通过内镜切除的方法治愈肿物,无须外科开刀。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张亚历

  

  

    有什么方法知道食管的肿物是发生于粘膜下层而不是固有肌层,也就是说内镜检查发现了粘膜肿物哪些可以通过简单的内镜下切除而不用动刀外科手术呢?最了的方法是做超声内镜检查(EUS),因为胃镜只能看肿物的表面,如果将B超装在胃镜头上那也就象看B超一样看见肿物里面的情况,可以明确肿物是发生于粘膜下层还是固有肌层。EUS还有很多好处,有经验的医生根据其形态可判断粘膜下肿物的是哪一种疾病,这样治疗更有针对性。

  

    多数黏膜下层肿物为间叶组织起源,常见的有平滑肌瘤、血管瘤、脂肪瘤、颗粒细胞或肌细胞瘤等。少部分也可来自上皮组织,如黏膜下囊肿等。少数异位组织也可在黏膜下形成肿瘤样病变。SMT多为良性病变,但部分也可呈恶性改变者,如恶性间质瘤。通过内镜切除进行病理学检查便能判断病变的性质。

  

    有些发生于固有肌层的肌瘤,如果体积较小,患者又不希望因为它而开刀,那么也可通过内镜的方法将其套扎,任其自然坏死脱落,也不失为一种简单安全的治疗方法。

   

  确定为粘膜下发生的肿物可内镜下

  直接切除

  

   

  确定发生于固有肌层的肿物如果

  不愿开刀,可内镜下套扎使肿物

  坏死脱落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食道癌的病因是什么呢? 
因为现在社会的飞速发展,很多的患者在饮食上不太注意,导致了食道癌的出现,一旦出现了食道癌这种疾病,我们就要找到发病的原因,食道癌发病的原因是非常多的,我们要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