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物解读

    发布时间:2015-07-02   来源:中华康网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任其发展容易导致骨折及脊柱椎体楔形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正确认识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情演变及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对骨质疏松症这样的慢性病很有必要。上海仁济医院骨科劳立峰

  骨质疏松症最根本的病理生理基础是骨质吸收过多和骨质成骨减少两方面,前者为主要原因。相应的治疗药物分为两大类:1.骨吸收抑制剂,以减少骨量的进一步丢失,如二磷酸盐类(福善美、固邦)及降钙素类(密盖息、益钙宁);2.骨矿化促进剂,促进骨钙沉着,增加骨量,如维生素D与钙剂类(罗盖全、阿法迪三、钙尔奇D)。所以骨质疏松的规范治疗应该包含以上两方面。

  其中,维生素D与钙剂类药物的区别是难点,归纳如下:

  骨化三醇(罗盖全)是1,25-二羟基维生素D3;α骨化醇(阿法迪三)是1α-羟基维生素D3。维生素D3要经过肝、肾的两次羟化才能转变为有活性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骨化三醇(罗盖全)是羟化最完全的活性体,它进入人体后能够立即起效,因此卖得贵。α骨化醇(阿法迪三)要在在肝脏中进行羟化后转化成1,25-二羟基维生素D3(罗盖全)而发挥药理作用。所以,病人无肝功能异常,可予α骨化醇(阿法迪三);若肝、肾皆好,用普通的维生素D+钙复合制剂(钙尔奇D)也很经济实惠。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骨质疏松有什么危害 
骨质疏松症是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代谢骨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是目前世界上绝经后妇女、中老年人中发病率、死亡率及保健费用消耗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