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庆祝我院获得由卫生部医政司及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骨质疏松症诊疗技术协作基地”资格,我院骨质疏松科在综合楼一楼举办了大型义诊活动,为期一个月。在一个月的义诊活动中,共接受了1000多个朋友的咨询及免费的超声骨密度检查,其中遇到的一些人或事情,令我感想颇深。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官荣光
可能是义诊对象年龄相对较大(一般是中老年人),其中有骨质疏松的人将近35%,但真正能够引起重视及治疗的人不到10%。我所遇到的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朋友中,很多人在知道自己会有骨质疏松时,都是付之 一笑:“骨质疏松嘛,补点钙就行了”。我很佩服他们对待疾病的开朗态度,也为他们对骨质疏松症危害性的无知而感到悲哀。
其实骨质疏松症是一个比较新的老病,说它是老病,是因为有人类以来就伴的骨质疏松,因为人体的衰老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但在以前由于医疗技术等相对落后,人的寿命不长,那时还是“人生七十自古稀”呢,能活到70岁的没有几个,现在却不同了,70岁以上的人满街都是。因此随着人的寿命延长,老龄化明显,患骨质疏松症的人当然多了起来。说它是一种新病,是因为在近二三十年才引起重视,直到1994年全球骨松年会上才给了骨质疏松一个明确的定义。
骨质疏松之所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是因为它发展缓慢,治疗也不是立竿见影,不像感冒、发烧一样,说来就来,治疗起来见效也快。但骨质疏松却不同,它是缓慢发展,但引起的后果却不容忽视,其中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尤其是髋骨折。据医学上的统计,在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髋部骨折中,有20%的人会在一年内死亡。当然,这死亡不一定是骨折本身,而是骨折之后长期卧床,引起的心肺肾功能衰竭、血管栓塞、感染等等,运用网络上的一句话就是“骨折一发生,后果很严重”。或许有人会认为,那有这么容易骨折,况且我也不一定有骨质疏松呢。2006年全国抽样调查显示,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6944万人(男1534万,女5410万)患有骨质疏松症,约有2亿的人存在低骨量(摘自“骨质疏松症中国白皮书”)。50 岁上上骨质疏松症病人中,发生骨折的机率约为138~277/10万,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机率,当然也有人会说,每10万中老年人当中,才100多个有骨折可能,不一定会是自己的,放心吧。你要想一下,福利彩票特等奖这么低的机率,还有人会中奖呢。当然,上面说的是一个总体机率,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骨折的机会要么是0,要么是10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致死致残率并不比高血压引起的低,具有严重的危害性DD在妇女的一生中,其发生骨质疏松症骨折的机会高于其患乳腺癌的机会。
说起高血压,我又想起了之前几天的一个病人,男性,40多岁,有高血压病史5年多,因为开始时症状不明显,只是偶尔头晕,未能规范治疗及坚持服药,今年4月来医院检查,肾功能已明显受损,过几年可能就要透析了。我问他当初为什么不积极治疗,他的回答就是当初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舒服,因此没有重视,也没有规范治疗。他的这一种情况与现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现状非常的相似。我接触了很多的病人都是这样的,检查发现已有骨质疏松,但症状不明显,就是偶尔会有一些全身乏力、下肢抽筋,更明显一点是全身的骨痛,他们认为这是不用处理的,但随着发展,骨质疏松越来越明显,然后一些轻微的外伤,譬如轻轻的滑倒,或是别人碰撞一下就引起了骨折(我见到一些严重骨质疏松的病人,咳嗽一下都引起骨折)。如果是腰椎的一些轻微压缩骨折,可能通过保守治疗得到改善,但如果是髋部的骨折,那就必须通过手术来解决。但这手术并不容易做,这除了这些病人一般都是老年人,各项机能较差,手术风险大之外,还在于这些病人的骨质疏松明显,生长愈合困难。一些骨外科的大夫可能深有体会,对于一个严重骨质疏松的病人来说,可能连个钢钉都打不牢固,因为骨头实在太疏松了。
很多的骨质疏松患者都是等到了骨折之后才来治疗,虽然是迟了点,但总比一直都没治疗好一点。当然费用是要多花了,痛苦也增加了,后悔也来不及了。因为这世上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很多,但治疗后悔的药却一种也没有。
有一篇文章对人的一生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做过一个统计,大部分人所用的医疗费用中,有90%的费用是用在了生命的最后一个月。我们换个思路,为什么不把那90%费用提前用一下呢,做好预防工作,减少疾病的发生,总比有病了再来治疗好一点吧。
也曾听过一句话:“最好的医生不是能治疗病的医生,而是让你不会患病的医生”。
通过这次的义诊,认识到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如果是一个普通群众认为骨质疏松症只要补点钙就行了还情有可原,但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也是这种认识,那就不可原谅的了,人不要总是等到了发生无可挽救的事来才重视,那不是我们的首选。“亡羊补牢”虽然也是一个挽救的措施,但我们更需要的是“末雨稠缪”。不要让小小一个毛病,毁了你千里之堤般的健康。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