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骨质疏松症,如何预防?

    发布时间:2015-08-13   来源:中华康网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质变薄,脆弱,和更容易引起骨折的疾病,女性容易得此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杨永年

  骨质的密度主要指骨小梁的密度,大多数女性在18岁时骨密度达到较高水平,30岁时达到高峰。30岁以后,骨密度开始以稳定的速率下降,绝经期之后骨质的流失速度明显增加,绝经后的5-7年内流失最高达20%的骨质。因为骨质不断流失,骨头变得更薄和更脆弱,这也使得骨折更容易发生,特别是女性,每两人中就有一人(在一生)中会因骨质疏松症而发生骨折,特别是股骨颈骨折。

  骨质疏松症所导致的身高的下降开始并不明显,所以一般年轻妇女以为骨质疏松症只是见于老年的疾患。事实上,绝经后5-7年内流失最高达1/5骨质。当一个人骨质明显少于正常人时,就出现低密度或骨质缺乏(Osteopenia)的状况;如果骨质进一步流失,骨结构可能变形,即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很多,包括年龄增长,骨质疏松症的家族史,白人或亚裔人(包括中国人)易患,体型纤细者,较早绝经者,抽烟、酗酒者,久坐(不活动的生活方式)的白领等;还与一些慢性疾患,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亢进、糖尿病等有关,服用抗d痫药及皮质激素等也促使发病。对易患的人群需要作骨质流失的早期检测很重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早期干预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措施,坚持合理治疗对于防止骨质疏松症加重以及病员一生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骨质疏松有什么危害 
骨质疏松症是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代谢骨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是目前世界上绝经后妇女、中老年人中发病率、死亡率及保健费用消耗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