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患上“沉默病”,要及时找原因

    发布时间:2015-07-31   来源:中华康网   

  医童关注]孩子患上“沉默病”,要及时找原因

  2015-07-21 康复中心 湖南省儿童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康复中心郭春光

            (文/康复一科 郭春光)“医生,医生,我家孩子什么都懂,就是不爱说话”,在门诊工作,经常看到家长带着孩子来看“沉默病”。这些孩子大多三、四岁,只能喊“爸爸、妈妈”这些称呼语;再有的就是干脆什么话也不说,遇到自己感兴趣的或者需要的,就会用手去指,大人不需要听孩子说话,就明白孩子的意思了,这些都是语言发育迟缓的表现。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孩子的发育水平。正常儿童语言发育周期为:1岁以内为说话的准备期;1-1岁半能把某些词与对象联系起来;1岁半能听懂小故事,以词代句;1岁半-2岁能说简单的句子;2-3岁为掌握基本语言的阶段;3-7岁是一生中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3岁时词汇量为800-1000个,至6岁词汇量已经增加到3000-4000个,与3岁时相比,7岁时的词汇量大约增长3-4倍。

            如果到了8个月,仍不能通过发单个音节者应为异常,提示进入牙牙学语阶段时间延迟;1岁2月仍不能正确说“爸爸”或“妈妈”,应视为进入语言阶段延迟。

  导致语言发育落后的原因多种多样

            1)听觉障碍:如果孩子存在听力损伤,意味着对声音的接收存在问题,听不见自然也就说不出,听不清也就说不清楚。

            2)智力障碍:这种情况临床最常见,尤其是存在染色体疾病的孩子,很多孩子喊不了“爸爸、妈妈”,说不了长句子,尤其是三、四岁的孩子还不能指认五官及日常生活用品,也不能区分颜色、大小,孩子的智力水平落后。

            3)交流障碍:这种孩子存在交流障碍,不喜欢与人有目光的接触,喜欢自言自语,但又不知说些什么;喜欢独自玩耍,不合群;反复出现刻板动作,如玩手、吃手、看手等等,这种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闭症”。

            4)构音障碍:也有部分孩子智力、交流、听力都不存在问题,因为口腔肌肉运动不协调,说话不清楚。构音的问题会影响孩子自然的表达,语言自然也就存在一定程度的落后。

            5) 家庭关系、语言环境等外在环境。1岁左右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有些家庭共同使用好几种语言,如父母可能说普通话,保姆说自己的方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又是另一种方言,这就造成了语言环境不固定,孩子不知适从,从而错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

            另外,现在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特别是长辈容易娇惯与保护,什么事情都为孩子代劳了,孩子使用语言的机会减少;再有就是父母特别忙,没时间陪孩子,要么不理孩子,要么让孩子看电视,认为多看电视,有助于学话。但孩子仅有声音,并无实际学话经验,是不起任何作用的,久而久之也有可能会引起语言发育延迟。

                总之,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是由很多原因导致的,需要早期发现,并能及早治疗,使孩子们能更健康地成长,畅所欲言。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认识发育迟缓 
生长发育迟缓(发育迟缓)是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速度放慢或是顺序异常等现象。发病率在6%~8%之间。在正常的内外环境下儿童能够正常发育,一切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的...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