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遇到曾经的一位患者,让我感动不已。
早上去门诊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喊“庄医生,庄医生!”,声音有点苍老,但很有力,是喊我吗?我四处张望,没看到有我熟悉的人,也没见到有其他“庄医生”,但是 “庄医生,庄医生!”的喊声再次响起,终于看见,原来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坐在椅子上,消瘦但很精神,满面红光,努力想站起来,但是可能是腿脚不便,却终于没能站起来。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庄万传
“您在喊我吗?”我充满疑惑的走过去,问她。其实我不相信她是在喊我,因为我穿着工作服,戴着口罩,距离她至少30米远,我和她又不熟,她怎么可能是喊我?
庄医生,你对我太好了!你对我太好了!!”,等我一走近,老太太一下子就抓紧我的手,不停的重复这句话。我仔细端详,再三回忆面前这位老太太,终于想起来这是我曾经治疗过的一位患者,很特殊,曾经让我花费不少心血。
这太太名叫程某某,84岁,患有严重关节炎,半年前发现贫血、血小板减少,于我市某三甲医院诊断为“三系减少待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再生障碍性贫血?低增生性白血病?”后因治疗效果不佳,又没能确诊,不知什么原因不能输血,医生建议到北京某著名三甲医院进一步,被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不幸的是,在北京期间又患了“肠系膜血栓”( 肠系膜血栓是一种极严重的疾病,如果不手术治疗死亡率极高),特别是像老太太这样高龄的患者,又患有严重贫血,无异于被判为死刑即将执行,所以北京的医生建议老太太马上回连云港,回到原来的那家三甲医院,但是那家医院的几位主任再次接诊了老太太后,认为“病情危重,无治疗价值”,建议放弃治疗,但老太太求生意识极强,于是医生告诉家属,“连云港治疗血液病最好的是连云港市二院,你再到二院试试吧”,于是,这“烫手山芋”就来到我这里了!
接诊到这位特殊患者后,我立即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老太太极重度贫血,腹痛、呕吐、发热,肠系膜血栓,继发肠梗阻、腹膜炎,病情极其严重,尤为困难的是,这极其危重、极重度贫血的患者不能输血!!在医患关系这样紧张的环境下,这么重的患者没有医院敢接诊是必然的!我的心理也很矛盾:这么重的病情,这么多的困难,这么恶劣的医疗环境,我该接收她吗?但半昏迷的老太太不停的说“救救我,救救我!”终于,我下定决心,接招!
马上安排住院,胃肠减压、抗感染、抗凝、抗休克、维持电解质平衡!同时,再次仔细阅读老太太厚厚的病历资料,渐渐我发现,老太太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这一诊断依据并不充分,结合老太太多年类风湿病史、“不能输血”,我判断这是“溶血性贫血”,而不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这意味着,老太太患的不是“绝症”,完全可能治愈!立即着手检查:骨髓涂片、Coombs试验、网织红细胞计数、染色体检查!同时着手按照“溶血性贫血”治疗: 激素冲击、免疫抑制剂同时应用,第二天,老太太腹痛减轻,精神状态好转,同时部分检查结果回报支持“溶血性贫血”!一旦病情有了转机,这就好办了。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巩固疗效,三天后,腹痛停止、拔除胃肠减压管的老太太已经可以清醒的和我们进行语言交流了!而我们也正式告诉她和家人:停病危,“战争”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老太太的病情恢复快的出乎意料,半月后,血红蛋白由刚入院时的29g/L升到84g/L,染色体回报未见任何异常,结合其他几项检查以及治疗反应,“溶血性贫血”诊断明确!下面的程序就按部就班了:老太太顺利出院、带药治疗,门诊又复诊2次,情况日益好转,后来因距离较远、腿脚不便,家属就要求在当地医院复诊,近几个月未再来我院。
这位曾经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老太太,如今精神矍铄、满面红光,她紧我着我的手,她没有复杂的词汇,只会重复那句话:“庄医生,你对我太好了!太谢谢你了,太谢谢你了,你对我太好了!!”这么简单的话,却让一向“淡定从容”的我感动,眼泪在眼眶里直打圈!这时,陪同老太太来医院的女儿回到了老太太身边,她说,妈妈现在身体特别好,眼睛好,记忆力好,天天在家念叨着要来感谢庄医生,要来感谢二院这么多好人,这不,今天终于满足她的要求,陪同她来感谢“恩人”了!
离开老太,心里还是不能平静,除了感动,还有点“骄傲”:自己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却成就了“起死回生”的传奇,得到一位老太太这样的感激!真是值了,选择做医生没错!吃点苦受点累算什么?继续好好上班,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