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医大二院结直肠肿瘤外科来了两位患者,他们是一对父子,同时,也都是结直肠癌患者,一同在我科接受治疗。
父亲,老白,66岁,2010年10月中旬被诊断为结肠癌,随后于肿瘤医院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恢复良好。今年12月初,在当地复查发现升结肠再次出现占位行病变,而后慕名来我院找到王锡山教授,寻求确定诊断及进一步治疗,经过几天全面的检查,确诊为结肠癌。考虑多方面因素,王教授决定先为老白行化疗,现正在治疗中。医科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王锡山
儿子,小白,37岁,一周前陪同父亲来哈尔滨进行治疗。在父亲住院检查过程中,他出现了左下腹疼痛,症状持续加重无缓解,王教授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问诊查体,于左下腹触及肿大包快,而后行CT和肠镜检查,最后确诊为结肠癌伴不完全肠梗阻,同时发现肝多发转移。王教授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小,并且伴有肠梗阻症状,决定先通过保守治疗解决其梗阻问题,准备充分后将为其实施限期手术治疗。
一个家庭中出现一位癌症患者已经是很大的不幸了,更何况是父子二人同时诊断为结肠癌。听了上述的病例报道,我们都会为这个家庭的不幸感到深深的同情和惋惜,但同情惋惜之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有所思考,这种事情的发生一定是偶然吗?一定是无法避免的吗?
王锡山教授对此给了我们全面的解释,结直肠癌的发病主要有两个因素:即内因和外因。
讲到内因,主要是遗传性因素,有一种家族遗传性腺瘤病性结直肠癌,主要是一种叫APC的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肠道会长许多息肉,息肉到一定时间,比如说30、40岁,基本上百分之百要演化成癌,这一部分结直肠癌受外因影响较小。即使没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最终也是避免不了患结直肠癌的命运。还有一种是非息肉性的家族遗传性结肠癌,这种癌症没有临床标志,发病之前你看不出来它是非遗传性的结肠癌还是遗传性的结肠癌,要根据家系调查来看,在一个家族每一代中都会有发病。发病的原因是和人类遗传物质核酸修复基因的失活有关。人一生中会接触很多的致癌物质,这些致癌物将导致核酸的损伤,但我们身体有强大的修复功能,修复好了就正常了。但是这一部分人由于修复基因发生问题,受到致癌物打击过后不能修复好,就发病。这一部分肿瘤也是遗传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受外因的影响小。由于癌变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因此遗传易感性也同样是多层面的,一个细胞在癌变过程中,每一步进展遇到相应的抵抗与修复,一个细胞最终能变成癌细胞,必定是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细胞癌变的过程中,机体有许多次的机会使一个癌变的细胞“夭折”,关键取决于那些相关基因有效功能的发挥。如果某个体从父母双方继承了多个不利的易感基因,那么他(她)患癌的可能性会比别人高出许多。
结直肠癌虽然算不上是遗传病,但其确实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对于亲属(尤其是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人来说,当出现便血,便细和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肛门坠胀等),或者是贫血、消瘦、无力等症状时,一定要提高自身的警惕性,及时进行相应的检查。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定期体检,以便于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王锡山教授最后说到,结直肠癌治疗效果的提高,不单靠医生经验技术的增加,更与患者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密不可分。希望通过医生患者的共同努力,使结直肠癌的诊治水平有更大的提高。
哈医大二院 结直肠肿瘤外科
王贵玉 关旭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