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内镜下照片---2005年郭先科主任医师摄像(联系人13608659966)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郭先科
大肠癌内镜下照片--2002年郭先科摄像
大肠癌(结肠癌.直肠癌)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大肠癌是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的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年龄一般在50~70岁之间,只有5%左右低于30岁,男性比女性多。大肠癌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确,主要有饮食因素,并与癌前疾病及其他疾病有明显的关系。
(1)饮食因素:食物中缺乏不吸收的纤维素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结果使粪便中的致癌物质对肠壁作用时间延长,促进了肠道对致癌物质的吸收。高纤维素饮食具有吸收水分的性能,故可增加大便量,使致癌物质的浓度下降,在肠道中停留时间缩短,减少肠道致癌物质的作用时间,并可吸附有害物质,促进排出,从而减少了大肠癌的发病危险性。
(2)血吸虫病流行区大肠癌的发病率升高,一般认为,大肠粘膜上血吸虫卵长期沉积可造成粘膜的反复溃疡、修复及慢性炎症病变,并在此基础上诱发大肠癌。
(3)慢性结肠炎与大肠癌的关系密切:有人报道其发生大肠癌的机会比正常人高6.9倍,约有10%~20%发生癌变。
(4)出血性溃疡性结肠炎癌变危险性更大,患病超过10年者,约有50%发展为癌。
(5)大肠腺瘤与大肠癌关系密切:多发性家族性腺瘤是由于染色体发生遗传变异而出现的癌前病变,为显性遗传疾病。其后代40%~50%可发病。一般8~10岁开始患腺瘤,如不治疗,40岁前后100%发生癌变。
(6)便秘是导致大肠癌的主要因素之一。
(7)与大量吸烟有关。
患大肠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1)30~40岁以上有下消化道症状者;
(2)有腺瘤性息肉、慢性结肠溃疡、日本血吸虫肉芽肿者;
(3)有癌家族史及家族性息肉病、溃疡性结肠炎者;
(4)有盆腔放疗史者;
(5)有胆囊或阑尾切除史者。
大肠癌早期警号有哪些?
(1)粪便带鲜血,而又不能用痔疮解释时。
(2)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脓血便,有排不尽感觉、按痢疾治疗效果不好者。
(3)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或大便带粘液等异常,便秘、腹泻或二者交替,超过3周应格外注意。
(4)大便形状改变,变细、变扁或有槽沟。
(5)出现贫血,而粪便检查反复多次或持续出现潜血者。
(6)持续性下腹部不适,隐痛或腹胀、腹部肿块(结肠癌恶性程度较胃癌、胰腺癌等低,触及腹部肿块的结肠癌病人中20.1%仍属1期病例),体重减轻。
(7)肠梗阻。
大肠癌有什么临床表现?
腹部包块,为癌肿增大后形成;典型的腹泻与便秘交替进行,并有里急后重感,肛门下坠感,便意频繁,似欲腹泻,但每次不过便些粘液,日便次可达20~30次;可有脓血粘液便,或大量便血;可出现肠梗阻症状,因癌肿进一步增大,使肠管变得狭窄或全部堵塞而致;晚期可出现贫血、腹水、纳食少及典型恶病质表现。
大肠癌的播散途径有哪些?
(1)直接蔓延:癌可环绕肠壁扩展,也可沿肠腔向上向下浸润,同时向肠壁渗透,并可突出肠壁向肠内浸润。可直接浸润邻近组织、器官和腹壁。升结肠上段的癌可累及十二指肠降部,肝区结肠癌可累及肝脏、胆囊。横结肠可侵及大网膜和胃。直肠癌可侵及膀胱、子宫、前列腺或骶骨。
(2)种植播散:大肠癌浸润肠壁浆膜层时,癌细胞可脱落于腹腔而发生种植播散,可有血性腹水。
(3)淋巴道转移:大肠癌如侵及粘膜肌层,就有淋巴道转移的危险,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系统后,就可以随淋巴液引流向上扩散。肛管癌可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4)血道转移:大肠癌血道转移相当常见,癌细胞侵入静脉后,由于肠系膜血管向门静脉引流,肝脏转移常见。
中医怎样认识大肠癌?
中医无“大肠癌”病名,古藉中记述之“肠覃”、“瘕”、“脏毒便血”、“锁肛痔”等证之症状与大肠癌相似。中医认为,此乃忧思郁怒,饮食不节,久痢久泻,脾失健运,气机不畅,毒邪入侵、湿热蕴结,下注大肠,滞留积聚,凝结成积所致。
大肠癌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1)痔:直肠癌常被误为痔,一般内痔多为无痛性出血,色鲜不与大便相混,而肠癌患者的便血常伴有粘液和直肠刺激症状,直肠指检和乙状结肠镜检可资鉴别。
(2)阿米巴肠炎:当病变演变成慢性期,溃疡基底部肉芽组织增生及周围纤维增生,使肠壁增厚,肠腔狭窄,易被误诊为癌肿,此时须作活检。
(3)肠结核:发病年龄较轻,既往多有其他器官结核史,好发于回盲部。但增生性肠结核,由于大量结核性肉芽肿和纤维组织增生,使肠壁变厚、变硬,易与盲肠癌混淆,须作病理活检才能明确诊断,X线钡餐检查,可发现病灶处的激惹现象或跳跃现象,对诊断有帮助。
(4)局限性肠炎:好发于青年,常见有腹痛、腹泻、发热、消瘦、贫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块及瘘管形成等症状和体征,经X线钡餐和纤维结肠镜可以鉴别。
(5)慢性菌痢:患者可表现腹痛、腹泻、少有脓血便,轻度里急后重,经大便培养,钡灌肠及内窥镜检查,不难作出诊断。
(6)溃疡性结肠炎:症状颇似慢性菌痢,但有反复发作史,大便培养阴性,乙状结肠镜检可见粘膜呈细颗粒状改变,血管纹理消失,伴红斑状充血以及椭圆形小溃疡,其表面常覆以黄白色渗出物,严重者有大的不规则溃疡。
(7)其他:如花柳性淋巴肉芽肿,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肠憩室炎等,可借助症状、体征、X线检查和纤维肠镜检查以资鉴别。
大肠癌有哪些预防措施?
(1)要提倡良好的个人习惯和生活方式,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多进富有纤维素的食物(纤维素,在麦麸中十分丰富;半纤维素,这是在全谷食品中含有的另一类纤维;木质素,见于谷物、水果和蔬菜;果胶,通常在水果和蔬菜中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含多量维生素A和C的黄绿色蔬菜。
(2)防治血吸虫病。
(3)防治大肠癌的癌前期病变。对结肠腺瘤性息肉,特别是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病,须及早切除病灶。积极治疗慢性结肠炎。
(4)给有结肠、直肠癌家族史和有高度结肠、直肠癌发病趋势的人口服钙剂,可使癌症发病率下降。化学预防目前应用最多的药物是维生素AE和< div>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