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筛查和预防

    发布时间:2015-11-26   来源:中华康网   

   

  大肠癌包括结肠和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由于饮食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大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各类恶性肿瘤中排第4位,其5年生存率在25―50%之间,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因此如何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筛查措施,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提高早期诊断率,延长5年生存率,是医务工作者的任务和目标,也是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肛肠外科陈诚豪

  大肠癌有哪些表现?大肠癌早期临床可无症状或早期症状无特异性,不被病人和医生重视,但早期时大便隐血试验多呈阳性。后期主要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或便秘或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大便次数增多,便血,粘液便,腹痛腹胀,肠梗阻等消化道症状和贫血、乏力、疲劳、发热等全身表现。

  便血是大肠癌常见症状,但不是它特有的,便血既可能来自消化道的疾病,如痔疮、肛裂、直结肠息肉、肠炎等,也可能是全身性疾病在消化道的表现。如何来区分便血?一般来如果大便呈柏油状或呈黑红色,出血部位多在于上消化道。如果血色红,则多是下消化道疾病出血。痔疮、肛裂便血均为鲜红色,血不与大便相混合,量可大可小,甚者可见喷射状出血。结肠癌便血多为紫红色或暗色,常与大便相混,伴有粘液便,直肠癌便血与痔疮最为相似,便血呈鲜红色或紫红色,附于大便表面,伴有粘液便,可伴有大便性状改变,大便次数增加,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等。直结肠息肉引起的便血,不易与大肠癌鉴别,多须肠镜检查等。溃疡性结肠炎、痢疾等引起的便血,多半混有粘液或脓血便,伴有腹痛、发热、里急后重等。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等,便血仅是全身出血的一部分,便血的同时,会有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现象。

  大肠癌筛查的目的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研究疾病自然发展史,发现处于高危人群,使其处于可治疗阶段和癌前状态。筛查分高危人群和普通危险人群。高危人群和普通危险人群各包括哪些人?美国指南:高危人群包括家族和个人有大肠癌和腺瘤病史、有炎症性肠病个人史、家族性腺瘤性综合症(包括家族性腺瘤病和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病史从群。中国指南:高危人群:(1)既往有大肠癌和大肠腺瘤病史;(2)一级亲属有大肠癌病史,年龄≥大肠癌患者年龄-10岁;(3)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家族成员,年龄≥10岁;(4)一级亲属有家族性腺瘤病史,年龄≥10岁;(5)胆囊切除10以上;(6)下腹部放射史10年以上;(7)有慢性血吸虫病史;(8)具有以下二项及二项以上者:a、慢性腹泻;b、粘液血便;c、慢性便秘;d、慢性阑尾炎;e、精神刺激史;f、胆道病史。

  大肠癌筛选的方法有哪些?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大便OB:最常用,简单易行,适用于大规模筛选,可降低大肠癌死亡率15-33%,肉食有影响,敏感性及特异性差,可作初筛方法。2、结肠镜:可观察全结肠,可做活检和息肉治疗,是诊断大肠癌的金标准,但肠道准备复杂,有一定痛苦和危险性,成本高,可作其他方法阳性时的复筛方法。3、双重对比气钡灌肠法:对小病变易漏诊,不能治疗,敏感性差,不作初筛首选。4、仿真结肠镜(CT结肠成像术),敏感性高达90-98%,对小于6mm相对较差,价格贵要肠道准备,只作不愿意结肠镜检查患者的复筛方法。5、胶囊结肠镜:无痛苦、无创伤,要肠道准备,价格贵,全结肠图片不能完全满意,不能活检和治疗,只能作为不愿意做结肠镜的补充。

  如何进行大肠癌筛查普通人群:人群中有症状者行诊断性检查,无症状作为普通危险人群,<50岁不筛选,>50岁首选结肠镜检查,然后每年一次FOBT,5年一次乙状结肠镜,10年一次结肠镜。

  高危险人群

   

  FAP                   10-12岁               乙状结肠镜     每年一次持续至40

  以后每5年1

  HNPCC               20-30岁,比家              结肠镜       每2年1 次

  族最年轻早10年

  大肠癌家族史

  一级亲属<60岁     40岁或早10年          结肠镜        每3-5年1次

  一级亲属≥60岁     40岁                   结肠镜        每3-5年1次

  腺瘤家族史

  一级亲属<60岁     40岁                   结肠镜        每3-5年1次

  一级亲属≥60岁     年龄个体化              结肠镜       每10年1次  

  二、三级亲属         >50岁                结肠镜         每10年1次    

  患者个人

  腺瘤性息肉

  <2厘米                                结肠镜         每5年1次

  多发                                         结肠镜        每3年1次

  绒毛状                                       结肠镜        每半年1次

  炎症性肠病          发作8-10年             结肠镜        每1-2年1次

   

  如何预防大肠癌?主要有以下几点:1、改变饮食习惯:控制高蛋白质、高脂肪食品,多吃富含纤维素食品,少吃油煎、烘烤、熏制、腌制食品。高蛋白质、高脂肪食品易刺激胆汁大量分泌,胆汁酸的代谢产物是高致癌物质,容易引起大肠癌。高纤维素不但有助于促进肠内致癌物质排泄,还可稀释肠腔内致癌物质的浓度。熏制、腌制食品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和亚硝胺,亚硝胺是导致大肠癌发生最强烈的致癌物质。油煎、烘烤食品中也有致癌物质,经实验证明蛋白质经高温热解后形成的甲基芳香胺可诱发大肠癌。2、积极治疗大肠炎症性疾病。肠道细菌,特别是厌氧菌大肠癌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也是一种比较肯定的癌前病变,一般发病10年后每10年增加10%-20%的癌变率。3、早期切除大肠息肉样病变。大肠息肉样病变包括结直肠腺瘤等,是与大肠癌关系最密切的一种良性病变。4、定期做体检。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家族遗传性结肠癌怎么来预防 
概述:经常坐在办分室的人出现结肠癌的风险要比经常进行运动的人和体力劳动者的发病率明显要高,这是因为我闪长期待在办公桌前久坐,这样我们的肠道蠕动就会减弱,减慢,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