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外科时代腹腔镜技术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机遇和挑战,2l世纪风起云涌的微创外科理念和层出不穷的微创治疗手段改变了传统外科的面貌.昭示着一个微创外科时代的到来。
肠癌合并肝转移一直是普通外科领域的难题,既有原发灶,同时又存在转移灶,应该如何治疗才能够让患者最大的受益?龚先生就是这样一名患者,一次例行体检中,龚先生得知自己的肝上出现了占位性病变,当地医生建议他进行肠镜及PET-CT检查。拿到检查报告后,龚先生不知所措,“乙状结肠距肛门25cm巨大溃疡型隆起,侵及肠腔3/5周,病理示腺癌 ”、“肝脏多发低密度肿块及结节(最大范围约8.4cm×7.3cm×6.6cm )FDG摄取异常增高”。每个汉字此时都像一颗子弹,打在了这个正值壮年的汉子身上。也许是缘分使然,在这百感交集的时刻,龚先生偶遇到了来当地参加学术会议的王锡山院长。时间就是生命!一刻也不能耽搁!王教授当机立断,语重心长的对龚先生说到“抓紧时间办理住院手续吧,我和我的团队会为你制定最适合你的方案!”听到王教授这样说,龚先生顿时重燃了信心。来到哈医大二院结直肠肿瘤外科办理了入院手续。医科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王锡山
由于龚先生肝脏病变较大,病情复杂,基因检测,结果回报为K-RAS野生型,王教授紧急组织各方专家对龚先生的病情进行了MDT讨论,经过仔细的推敲,结合国际上最前沿的NCCN指南及ESMO指南,决定先行FOLFIRI联合西妥昔单抗转化治疗以期肿瘤缩小至可切除后再行手术同期切除原发灶及肝转移灶。经过了八周的系统化疗后,再次行核磁检查,王教授欣喜的发现,肝转移灶有了明显的缩小,且在数目上已从8个减少至3个!肿瘤标志物在八周之间也直线下降,“可以进行手术了。”王教授一面欣喜的对患者说到,一面又陷入了沉思,“患者正值壮年,是一家人中的顶梁柱,如何做才能给患者带来最大的受益呢?”经过缜密的思考于论证,王教授已有了决定――同时切除原发灶及肝转移灶!行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扩大根治(无辅助切口)标本经肝脏切口取出联合肝转移瘤切除术。患者术后于第2日可离床活动,术后第4日凌晨肛门恢复排气,术后第6日肛门恢复排便,术后2周复查CEA:1.83ng/ml(<5);CA199:10.16U/ml(<37)。术后病理回报:溃疡型中分化腺癌+少量粘液腺癌(4cm×2.5cm),侵及浆膜下,双切缘(-),肠系膜淋巴结0/10(-),淋巴管瘤栓(+),血管瘤栓(-),神经侵犯(+),另送(肝转移灶Ⅲ段、Ⅳ段、Ⅶ段)肝组织内见转移性腺癌 。
“外科手术的基础是暴露。充分的暴露是手术成功的前提”以及“大医生、大切口”等格言,曾经是住院医师普遍接受的外科启蒙教育,深深影响并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外科医生的成长历程。1983年英国泌尿外科医生Wickham首先提出了微创外科的理念,但是直到1987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开展之后,微创外科的概念和意义才逐渐被真正认识并得到进一步丰富完善。微创外科理念体现了倡导“整体治疗观念”的外科技术发展大趋势,包含了诸如“损伤控制外科”、“功能保护外科”、以及“精准外科”等理念。不但是近年来外科学界新潮流提倡“快速康复外科”依托的主要技术手段,更是外科医师们应毕生追求的更高“境界”。
哈医大二院结直肠肿瘤外科:徐永鹏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