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结直肠外科通过预防性应用输尿管支架成功完成了一例病情极其复杂的肠癌还瘘手术,目前患者状态良好,已开始正常进食。
王某,今年66岁,家住黑河,2010年10月于上海曙光医院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回肠预防性造瘘术,术后病理为粘液腺癌,于曙光医院医师建议下术后进行了多达30次的腹腔盆腔放疗,今年3月该患于上海行肠镜复查发现降结肠出现肿物,遂又进行了降结肠癌根治术,术后恢复尚可,同年8月该患欲将回肠造瘘还纳腹腔,但发现第二次手术吻合口发生狭窄,无法进行还纳造瘘口,而后放弃继续治疗。医科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王锡山
自去年回肠造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每日造瘘口排出大量粪液,同时混有大量小肠液,给造瘘口的护理带来很多不便,同时造瘘口周围皮肤受到了碱性小肠液的严重腐蚀,已经出现炎症和坏死。种种不适让患者产生强烈的还瘘渴望,几经辗转,慕名来到哈医大二院,找到了王锡山教授。
在患者强烈还瘘渴望的感化下,王锡山教授经反复思考后决定行回肠造口还纳,降结肠造瘘术,从而恢复患者的大肠吸收功能,来提高生存质量。但由于该患曾行两次手术及30次的放疗,腹腔粘连必定十分严重,这样会给手术带来极大的难度,尤其是对输尿管的保护更是提出了挑战。在此情况下,王锡山教授及其团队经认真分析决定术前预防性应用输尿管支架,从而在术中对输尿管进行保护。
术中所见正如术前预料,开腹后患者腹腔内脏器和组织发生了广泛的粘连,解剖结构错杂,输尿管与周围组织更是严重粘连,肉眼无法准确辨别其走行,但由于输尿管支架的预防性应用,术中使输尿管得到充分暴露,从而避免了其损伤,使其得到了完全的保护,经过长达四个小时的仔细操作,最后顺利的完成了手术。
预防性输尿管支架可以在术中清晰暴露输尿管,大大减少手术对输尿管的损伤,同时留置输尿管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操作,不会给患者带来太多的痛苦,对于这种经历过多次手术,腹腔严重粘连的患者,这种技术值得大力提倡的。
哈医大二院 结直肠肿瘤外科
王贵玉 关旭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