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出血诊治

    发布时间:2015-01-15   来源:中华康网   

 

如何对各种疑难重症肝病病例准确系统规范及时的处理,对维护病人健康,挽救病人生命至关重要,尤其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等危重病例的处理。近期参考《2007年美国肝硬化静脉曲张及静脉曲张出血的预防和处理》、《2008年中国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2010年中国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专家共识》等国际国内有关文献资料慎重比对讨论,并结合临床,系统总结如下,共参考: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高广甫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略)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自然史

肝硬化和胃食管静脉曲张者HVPG至少达10-12mmHg

肝硬化近50%胃食管静脉曲张,Child A级40%,Child C级则为85%。

      PBC早期 甚至未肝硬化前就静脉曲张和静脉曲张性出血。

      16%的丙型肝炎和桥接性纤维化患食管静脉曲张。

      无静脉曲张者每年8%的速度出现静脉曲张,最强预测因子是HVPG>10mmHg。小静脉曲张每年8%展成大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出血每年发生率5%-15%,出血最强预测因子是曲张静脉的大小,大静脉曲张首次出血(每年15%)风险最高。

      出血的其它预测因子是肝硬化失代偿(Child B/C)和内镜下红色条纹征。

      40%的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可自行停止,6周内死亡率至少达20%。

      HVPG>20mmHg者(曲张静脉出血24小时内测量)早期再出血(入院第一周复发出血)或不能控制出血(83%对29%)的风险大,1年死亡率高(64%对20%)。

      HVPG降至<12mmHg时不会发生静脉曲张破裂,且出现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死亡的风险也低

      未治疗者约60%会本次出血后1-2年内迟发性再出血。

      胃静脉曲张见于5%-33%的门脉高压患者,2年出血发生率约25%,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率较高。

1: EGD是金标准  确诊肝硬化即行EGD 筛查有无食管胃静脉曲张,胶囊内镜不能取代EGD,其他(palt、脾脏指数、门脉内径、瞬时弹性成像等)精确度不满意。    

一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和初级预防(预防出血)

诊断(EGD)

 

曲张静脉直径

无静脉曲张

小(5mm  中  重)

A级无红色征

BC级or红色征

A级无红色征

BC级or红色征

初级预防(无出血史)

 

非B受体阻滞剂(20mg,bid渐加量最大耐受量)

不用

可or不用,长期效果不明

EVL(1次/1-2周至曲张消失)

不用

不用

不耐受前项者

可用

orEVL

EGD随访

1-3年

1-2年

1年

1-2年

EVL后1-3月

后1次/6-12月

EGD:食管胃十二指肠镜;EVL:内镜下静脉曲张结扎术;A、B、C:肝硬化Child A、B、C分级。

二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

1重症监护

2迅速补充血容量、输血,维持Hb 8g/L,避免过多用晶体溶液。

3 抗生素7天预防感染(口服诺氟沙星或静点左氧氟沙星)。

4疑诊出血即药物治疗:生长抑素(奥曲肽、伐普肽),特利加压素,疗程 3-5天。

5出血12h内EGD明确诊断,可EVL或硬化注射治疗。

6难治的或经药物内镜联合治疗后再出血的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者行TIP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也可外科分流术(ChIld A)。

7无法控制的出血拟计划进一步有效治疗措施者,可先气囊压迫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消化道出血传染吗?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很多,但是并没有传染性,常见者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在临床上也应考虑一些少见或罕见的病因,以免造成漏诊与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