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病因与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16-05-11   来源:中华康网   

  消化道出血这样的疾病严重了有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对于消化道出血疾病人们更加应该重视做好积极的预防,争取避免这样的疾病发生,另外在患有疾病的时候也要积极采取治疗措施,一起来了解消化道出血疾病病因治疗方法有什么。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1、上消化道疾病

  很多的上消化道疾病都会诱发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有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消化件溃疡、胃癌等等。因此大家在得了消化道疾病后一定要及时治疗,否则最后就会出现消化道出血,威胁到性命。

  2、因为体内静脉压力比较大导致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最后消化道内部就出血了,主要见于肝硬化患者。

  3、靠近上消化道器的食或者组织的疾病,比如胆道出血、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这些疾病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治疗的话最后患者就会患上消化道出血这种疾病。

  4、全身性疾病

  (1)血管发生病变:比如紫癜类疾病、动脉硬化等等

  (2)血液类疾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3)胃粘膜受到损伤: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会刺激胃粘膜,胃粘膜长期受到刺激就会引发消化道出血,最后危及生命。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观察神色和肢体皮肤是冷湿或温暖;记录血压、脉搏、出血量与每小时尿量;保持静脉能路并测定中心静脉压。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引起窒息。大量出血者宜禁食,少量出血者可适当进流质。多数病人在出血后常有发热,一般毋需使用抗生素。

  (二)补充血容量

  当血红蛋白低于9g/dl,收缩血压低于12kPa(90mmHg)时,应立即输入足够量的全血。对肝硬化站静脉高压的患者要提防因输血而增加门静脉压力激发再出血的可能性。要避免输血、输液量过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肿或诱发再次出血。

  (三)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止血处理

  1.胃内降温 通过胃管以10~14℃冰水反复灌洗胃腔而使胃降温。从而可使其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并可使胃分泌和消化受到抑制。出血部位纤维蛋白溶解酶活力减弱,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2.口服止血剂 消化性溃疡的出血是粘膜病变出血,采用血管收缩剂如去甲肾上腺素8mg加于冰盐水150ml分次口服,可使出血的小动脉强烈收缩而止血。此法不主张在老年人使用。

  3.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粘膜 H2受体拮抗剂如甲氰咪胍因抑制胃酸提高胃内pH的作用,从而减少H+反 弥散,促进止血,对应激性溃疡和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的防治有良好作用。近年来作用于质子泵的制酸剂奥美拉唑,是一种H+、K+ATP酶的阻滞剂,大量出血 时可静脉注射,一次40mg。

  关于消化道出血疾病病因治疗方法我们在看完小编的介绍之后已经有了了解,能够了解消化道出血疾病病因治疗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做好对于消化道出血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避免这样的疾病发生,避免疾病带来太大的危害。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消化道出血传染吗?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很多,但是并没有传染性,常见者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在临床上也应考虑一些少见或罕见的病因,以免造成漏诊与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