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的病因与防治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15-06-02   来源:中华康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我国胆囊结石的发病率达10%以上,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研究认为,胆结石与“4F”或“5F”有关,即肥胖(Fat)、女性(Female)、超过四十岁(Forty)及家族史(Family),或者在加上雌激素水平下降(Fall of estrogen)。河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王连才

  胆道系统主要功能是运送,贮存,浓缩及排泄胆汁的作用。如果其解剖生理构造或者胆汁成分有所变异,则会在胆道系统任何部位形成固体结晶的胆结石。常见的胆结石有三种类型: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及混合型结石。

  结石形成的机理:

   (1)胆固醇的含量增加。这种胆汁为胆固醇过度饱和胆汁,即成石胆汁(lithogenic bile)。

   (2)非结合胆红素的含量。从肝脏分泌出来的结合胆红素并不容易被水解。但在发生感染时,细菌产生大量活性很高的葡萄糖醛酸苷酶,从而产生大量非结合胆红素;与钙离子结合成胆红素钙,继而沉淀而形成结石。

   (3)核心作用。寄生虫、异物、细菌炎性细胞、脱落的上皮、粘液以及与钙离子形成的复合物都可以形成核心,然后胆汁中的固体成分围绕着此核心沉淀下来。

   (4)凝聚作用。糖蛋白与大肠杆菌感染有关,并在胆石中形成构架,将胆红素和胆固醇等颗粒凝集在一起,具有很强的凝集作用,并认为硫酸糖蛋白的产生。

   (5)金属离子的作用。钙盐是胆石形成的重要成分之一,在结石形成过程中还起核心作用。钙盐有胆红素钙、磷酸钙和碳酸钙等多种形式。当胆石中钙的含量大于4%,x线不能透过,称x线阳性结石;小于4%时为x线阴性结石。设法降低胆汁中的钙等金属离子的浓度,可能是预防和治疗胆石的有效方法之一。

  所以,形成结石的常见因素有:

   (1) 胆汁的理化改变:长期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膳食使体内胆固醇增加或肝脏合成胆固醇量增多,造成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或者某些肠道疾病由于丧失了胆盐,也使胆固醇处于相对过饱和状态。

   (2) 胆汁的淤滞:如胆囊、胆管形态的异常导致胆汁排泄不畅。

   (3) 生活习惯:爱静不爱动、不能按时进餐或不食早餐、盲目节食减肥或喜食甜食。 (4) 胆道感染,胆囊壁发炎,其收缩功能减退。

   (5) 某些溶血性疾病或肝硬变时也可导致胆囊结石,但这种结石多半是黑色结石。

   (6) 由于妊娠引起的胆汁淤滞,神经系统平衡失调,也可引起胆囊结石。

   (7) 长期禁食,静脉内营养,可导致胆囊内胆汁淤滞,结石形成。

   (8) 胃大部分切除或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后,也可使胆囊排空延迟,利于胆石的形成。

   (9) 一些药物可使胆石病易于发生。如口服避孕药、雌激素、潘生丁、长效生长抑素激动剂、安妥明、头孢曲松、红霉素、氨苄青霉素、纤维衍生物以及噻嗪利尿剂等。

   

  生活中的注意事项防治胆结石要做到“七要” 和“五忌”  

   七要:

    一要 多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番茄、白菜等,平时应多吃些香蕉、苹果等水果。

    二要 用植物油炒菜,所吃的菜以炖、烩、蒸为主。

    三要 常吃些瘦肉、鸡、鱼、核桃、黑木耳、海带、紫菜等。

    四要 多吃些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松驰胆道后约肌、有利胆作用的食物如山楂、乌梅、玉米须。

       五要 吃早餐,不可空腹的时间太长。   

       六要 经常运动,防止便秘。    

       七要 减肥。

    五忌:

    一忌 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心、肝、脑、肠以及蛋黄、松花蛋、鱼子及巧克力等。

    二忌 高脂肪食物,如肥肉、猪油、油炸食品,油多的糕点也不宜多吃,因为过多的脂肪引起胆囊收缩,导致疼痛。

     三忌 节假日或亲友聚会时大吃大喝。因为暴饮暴食会促使胆汁大量分泌,而胆囊强烈的收缩又会引起胆囊发炎、局部绞痛等。

    四忌 食辛辣刺激的调味品,如辣椒、胡椒等。

    五忌 烟、酒、咖啡等,这些带有刺激性的食品会使胃酸过多,胆囊剧烈收缴而导致胆道口括约肌痉挛、胆汁排出困难,易诱发胆绞痛。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什么是胆固醇结石 
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基础为胆汁中胆固醇、胆汁酸以及卵磷脂等成分的比例失调,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而发生成晶、析出、结聚、成石。大部分胆汁中的胆固醇来源于肝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