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患者的希望(14):哪些胰腺疾病不适合外科治疗

    发布时间:2015-08-27   来源:中华康网   

  (本文观点属于笔者的临床经验体会,具体治疗建议需经治医生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肝胆胰外科杂志》,2015,27(4)上海长征医院医学影像科王俭

  随着针对性检查技术的普及和相关认识的加深,胰腺疾病检出率日益提高。相关知识的缺乏使手术成为许多患者的无奈选择,部分患者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哪些病变需要手术?手术能否获益?本文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胰腺疾病种类[1]、涉及的治疗手段繁多,不少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少数病变只有特定条件下需要手术干预。笔者将这些手术干预不能直接获益的变异和疾病分为以下几类:

  正常变异(n = 4

  胰腺由腹胰、背胰融合而成,发育过程中的任何细微改变都可使胰腺形态、密度异于多数胰腺[2、3],如果没有非手术不可的合并症,通常都不需要手术。

  1、胰腺异常突起:相当常见,以胰腺颈部异常突起最常见,胰尾增宽次之,胰体增宽者罕见,常被误认为“胰腺肿块”(图1、2、3)。CT、MRI平扫及增强图像上,该区域胰腺组织与其余胰腺组织密度/信号一致,且无胰管、胆管扩张等继发性异常。

  2、胰腺发育不良/发育不全:罕见,腹胰发育不良导致背胰旋转形成假性“胰头肿块”(图4),背胰发育不良则形成粗短的胰腺,影像学鉴别要点与胰腺异常突起相仿。

  3、胰头增大:临床上并不少见,多数原因不明,部分患者为胰腺体尾部萎缩导致的胰头代偿性增大。影像学上,表现为胰头形态饱满,呈类球形或分叶状,异于常见的三角形,最大径>75px,但质地正常,也没有胆管、胰管病变(图5),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4、环状胰腺:腹胰旋转不良时,可在十二指肠周围(图6)形成异位胰腺组织团块,影像学上表现为十二指肠外侧或四周有胰腺组织。如无合并十二指肠梗阻或胰腺炎、胰腺癌,则不需要手术。

    非肿瘤性疾病(n = 3

  主要包括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炎性疾病。只要具备相应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知识,多数不难诊断。除个别严重的坏死性胰腺炎、活动性/急性血肿外,多数患者不需要外科治疗。

  1、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包括胰腺真性囊肿(图7,胰腺体尾部孤立性、圆形囊肿,不伴有胰管扩张、胰腺炎)、多囊胰腺(图8,全胰腺分布、大小不等囊肿影,作为范-希林综合征表现之一,常可见到合并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肾癌和小脑血管母细胞瘤)、胰腺囊性纤维化(图9,胰腺形态正常,轮廓清晰,脂肪密度,常伴有胰腺真性囊肿,与慢性胰腺炎的脂肪沉积不同,本病没有胰腺萎缩、胰管扩张、胰管结石和胰腺钙化)。

  2、代谢性疾病:血色病(多表现为肝脏含铁血黄素沉积,发生在胰腺者,十分罕见,表现为T1WI图像上,胰腺信号一致性减低,CT平扫,胰腺密度略增高)。

  3、炎性疾病: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多数为胆源性,患者通常只有淀粉酶升高,而无影像学异常,少数患者的胰腺形态饱满,T1WI信号减低,经内科保守治疗,多数患者能迅速恢复正常)、慢性胰腺炎(图10,胰腺萎缩、钙化,胰管扩张、结石,残余相对正常胰腺组织常有代偿性增大)、胰腺假性囊肿(图12,多有胰腺炎发作史,多为单囊,活动期的囊壁略厚,稳定期的囊壁菲薄,如无合并感染,通过保守治疗,多数能明显改善或治愈)、胰腺不均匀脂肪沉积(图13,常有反复发作胰腺炎病史,病变胰腺不同程度萎缩、密度减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图14,临床并不少见,局限性或弥漫性胰腺增粗,质地密实,边缘有刀鞘样低密度影,IgG4升高,增强扫描,病变胰腺均匀一致性、延迟强化)、胰腺脓肿(图15,急性期的脓肿壁厚,慢性期的的脓肿壁可有钙化,脓腔密度比单纯性囊肿高且欠均匀,与消化道想通或合并感染者,脓腔内可见到气体)。

  良性肿瘤(n=3

  特指那些不会恶变的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以胰腺脂肪瘤最常见(图16,胰腺实质内脂肪密度肿块,边缘清晰,形态欠规则,不会出现胆管/胰管扩张、梗阻性胰腺炎等并发症),血管瘤、淋巴管瘤罕见。

    部分潜在恶性肿瘤(n=5

  随着体检和影像知识的普及,这一类肿瘤的检出率明显提高,由于具有恶性潜能,临床上多数选择手术,且占日常外科工作量的比例日益增高。

  这一类肿瘤总的发病率不低,但恶变率差别很大(图17浆液性囊腺瘤<成熟性畸胎瘤<图19实性假乳头状瘤<图20 IPMN<图21神经内分泌肿瘤/图18粘液性囊腺瘤),即使恶变,其演变速度也比胰腺导管腺癌慢许多,从生物学行为上讲,本组肿瘤多归于“慢癌”范畴。

  考虑到病人年龄、病变部位、手术风险、恶变率等多种因素,并非每个患者都能通过手术获益。至少应与病人反复沟通,取得共识后,再择期手术。

    部分晚期胰腺恶性肿瘤(n=3

  胰腺导管腺癌、胰腺转移癌、胰腺淋巴瘤等胰腺恶性肿瘤,如果伴有局部(血管、淋巴结、腹膜后间质、肾上腺、局部淋巴结)和远处(图22,肝、肺、远处淋巴结)转移,想完整切除肿瘤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临床上,除部分患者可通过姑息手术获益外,多数选择放疗、化疗、中医等内科或辅助治疗。

   胰腺旁良性病变(n=11

  胰腺毗邻复杂,加上解剖知识有限,临床上常将胰腺周围来源疾病误认为胰腺病变(尤以将胰腺旁淋巴结病变误认为胰腺肿瘤者,最为常见),其中比较常见的非肿瘤性病变主要有以下几类:

  1、胆管远端来源: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型(图23)、胆总管结石、胆管炎。

  2、小肠来源:十二指肠憩室、十二指肠周围炎、十二指肠重复畸形、空肠(胰腺走行迂曲,被周围的空肠肠管填入,在横断面图像上形成“胰腺肿块”,连续图像或多平面重建像(MPR)上极易识别)。

  3、淋巴结来源:淋巴结炎(图24)、淋巴结结核、巨淋巴结增生症。

  4、脾脏来源:副脾(图25)、胰尾内异位脾脏。

  5、间质来源:腹膜后纤维化(图26)。

  6、血管来源:门静脉/脾静脉瘤样扩张、脾动脉(图27)/胰-十二指肠动脉瘤。

  讨论

  临床上,可诊断为“胰腺肿块”的胰腺区域结构或病变约60余种 [1],从病理、转归和能否获益角度分析,不少病变不需手术或手术受益有限,即便需要手术者(多为低度恶性或潜在恶性肿瘤),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和预后也与胰腺癌根治术有所不同。术前能否确诊是手术与否的基本前提。凭规范的影像[4]、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经MDT讨论,多数“胰腺肿块”能确诊,对暂时不能确诊者,经定期随访、穿刺活检,也不难得出较准确的诊断。

  限于篇幅,本文无法就每种疾病的具体影像表现、诊断与鉴别标准一一展开,作为笔者经验体会,难免疏漏,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专家斧正。

  参考文献

  1、 王俭.“胰腺肿块”涵盖哪些疾病?[J]. 肝胆胰外科杂志,2011,23(5):353-359

  2、 金涵|、王俭。腹胰发育相关胰腺、十二指肠变异[J]. 肝胆胰外科杂志,2010,22(5):380-383

  3、 顾玲玲,王俭。背胰发育相关变异的影像学表现[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5):703-705

  4、 王哲、王俭. “胰腺影像检查”基本知识[J]. 肝胆胰外科杂志,2013,25(5):439-441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五大诱发胰腺癌的因素是什么呢? 
许多患有胰腺癌的患者都搞不清这种状疾病怎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疾病都在时时刻刻威胁着我们,胰腺癌也是一样,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说一下诱发胰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