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肿瘤科普点滴

    发布时间:2015-12-06   来源:中华康网   

  1.甲胎蛋白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甲胎蛋白又称AFP,它是胚胎时期血液里含有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只有在胎儿的肝细胞中才能合成。正常成人肝细胞不产生AFP,但当得了肝癌时,由于肝细胞幼稚化无休止生长,就又恢复了合成甲胎蛋白的能力。因此,目前甲胎蛋白作为协助诊断肝癌的标志物。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特需科尹磊

  但是,甲胎蛋白并不是绝对万能的。有40%的肝癌患者AFP(-),因此不能认为查出AFP(-)就认为没有肝癌;同时也不能查出AFP(+)就认为一定是肝癌,因为有一部分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及生殖系统疾病等患者也会表现出AFP(+)。所以,AFP应有专科医师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提出诊断意见。

  2. 如何治疗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全称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大部分病例不需治疗。确切的治疗方式首选手术,肝血管瘤有以下几种手术指证:(1)有明确症状(如左叶血管瘤压迫胃导致胃胀、纳差等);(2)血管瘤体直径>10cm;(3)当瘤体直径在5-10cm且合并以下情况时视为相对手术指征:①位置险要,靠近肝脏的主要大血管,估计血管瘤的生长会在将来带来更大的风险;②瘤体生长速度每年直径>2cm;③瘤体突出于肝脏边缘,尤其位于肋弓以下。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尹磊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肝肿瘤的介绍 
肝肿瘤就是发生在肝脏部位的肿瘤,一般好发于50-70岁的男性,有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家族史的人群更容易患病。肝肿瘤的症状表现主要是以下几点:1、疼痛:肝区疼痛是肝...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