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重视中年女性的“乳房结节”

    发布时间:2015-02-14   来源:中华康网   

  近二个月来我很郁闷。

  在那些被我诊断为乳腺癌患者的中年以及以上年龄的女性患者群中,我接连检出了3例在稀里糊涂中发展为中晚期乳腺癌的姐妹。她们原本均患有乳房“结节样改变”,他们为此并没有少去医院,也多次接受过乳房的多种检查,但是她们最终没有幸免。上海曙光医院东院乳腺外科金宗浩

  她们带来的病例本上有记载,因长期有“乳腺结节”,在几年前被当地医院告知需要“定期复查”和“随访”,但又因长期随访无果而产生了麻痹大意,更听信“女性乳房哪个没有结界?”的劝告后,居然为自己安排一年至两年才去医院看一看。

  女性乳房有结节也许并不可怕,至少对于年轻女性如姑娘和少妇如此,也许可以用内分泌因素影响给予解释,而对于中年和老年女性却是另一回事了。

  事实上,现在各家医院对女性乳腺疾病的理解、认识和处理各不相同,尤其对女性乳腺增生性疾病的命名不规范、研究不深入,不信可以查阅一下大部分的健康体检报告单,以“小叶增生”命名的乳腺疾病诊断,居然高达体检者的50%,甚至到达85%。

  有一些临床医生,对自己理解不够的乳腺疾病统统冠以“小叶增生”的名称,常常发生18岁大姑娘的诊断是“小叶增生”,88岁的老太太也是“小叶增生”。

  我不禁要问,是不是全国女性都得了同一种病?

  严格区分女性乳腺增生性疾病的分类、分型和分期,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结合临床和影像学检测,预测患者乳腺疾病可能的发展趋势和癌变风险,给患者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很重要的。

  有医生告知患者要“定期随访”,那么所指的定期是多少时候为合理?女性朋友大部分缺乏医学知识,她们对疾病有否改变只有靠医生的帮助。如果没有可靠的癌前病变的鉴别,没有有效的缓解病情的措施,那么“随访”就变成了等待。

  到医院随访,临床医生更多关心的是变癌了没有?简单地说,就是过一段时间来医院看一看有没有变乳腺癌?没有变则谢天谢地,变了则自认倒霉。

  我内心一直有一个久久不能摆脱而又自愧的纠结:

  那是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有一位多次在我门诊就诊的患者,是一位化着淡妆、衣着整齐的市重点小学的音乐教师,刚够退休年龄而未退。由于其本人当年哺乳不良、多次流产和过度服用保健品,造成双侧乳腺大片结节样增生形成。在经多种检测排除乳腺癌后,接受系统的乳腺增生性疾病治疗,2月后绝大部分的增生性病变软化消失,仅留下麻将牌大小结节腺体仍然存在,于是我建议她在继续用维持量巩固治疗的同时,将未软化的乳腺结节手术切除,以免后患,她理解我的理论:一个小手术,避免大麻烦。

  他征得我同意,将手术安排在2个月后,因为她准备探望三年前去美国读研究生的儿子。一到美国发现儿子居然当了爸爸,与一位一起念书、一起在饭店洗盘子勤工俭学的黑人女同学同居,中国的传统理念万万接受不了,于是大骂了儿子一顿。

  痛骂了几天后气渐渐消了,看看两个年轻人情投意合、女孩通情达理,混血儿宝宝可爱极了,这毕竟是自家的血脉。两个年轻人不容易,为了减轻双方家里的负担,要努力学习拿奖学金,又要外出打工补贴。

  美国规定小孩送托儿所需4岁以上,于是她申请延长签证,用中国人传统的贤妻良母方式,担当起混血儿孙子的绝对称职的好奶奶。

  4年后他回到上海,再次来到我的诊室,经检查原来的残留腺体居然发生了癌变,冰冻报告为“原位癌伴浸润”,一个早期乳腺癌。当即接受了乳腺癌手术,免不了又有其他的术后治疗,从此原本一位很讲究生活质量、很“小资”的爱美女性,变得远离朋友圈、郁郁寡欢的孤独者。

  虽然癌症的发生与她自己的疏忽有关,但是如果:我坚持要她先做手术后去美国,我能与她保持电话联系、督促他在美国就近就医检查,要是-------,这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从此,我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年女性乳腺疾病的检测和临床分析,加强对增生性乳腺疾病的治疗和疗效观察,加强了防止恶性变的警惕性。

  我真诚地希望各位乳腺专科的临床医生,以及女性姐妹们,千万重视中年女性的“乳房结节”。

  

                                                                     金宗浩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晚期乳腺癌会不会传染? 
晚期乳腺癌会不会传染?现在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不断升高,越来越多人对乳腺癌晚期会传染吗存在疑问,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一个乳腺癌患者,本身就是一种打击和负担,如果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