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的生物学行为与治疗策略(复杂脑膜瘤的微创手术治疗)

    发布时间:2015-10-15   来源:中华康网   

  脑膜瘤是颅内的良性肿瘤,目前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其中97%的脑膜瘤为实质性,而约3%的脑膜瘤为囊性脑膜瘤,这部分脑膜瘤在术前容易被误诊为其它类型肿瘤。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注意到,虽然同是病理诊断脑膜瘤,但是其生物学行为差别很大,而这些生物学行为往往决定了患者的预后、手术难度、术后是否复发、能否完全切除等等,特总结如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王义宝

  生物学行为1:脑膜瘤的良性、恶性程度

  绝大多数脑膜瘤的病理诊断是良性脑膜瘤(WHO I级),这类脑膜瘤大部分生长缓慢,即使少部分肿瘤残留,复发也很少见。

  另外一部分患者病理诊断可能为细胞增生活跃,必须注意到出现细胞增生活跃的脑膜瘤,术后一月内,笔者强烈建议根据术中切除程度和术后复查,决定是否进行放射治疗。此部分患者肿瘤,如果手术存在残留,可以短期内复发,肿瘤生长速度很快,早期放射治疗可以明显延迟肿瘤复发。

  极个别患者病理诊断为恶性脑膜瘤,恶性脑膜瘤患者术后应该常规进行局部调强放射治疗。

  生物学行为2:脑膜瘤的生长速度与年龄决定手术时机:

  绝大多数脑膜瘤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除非是某些完全形成钙化的小脑膜瘤,许多脑膜瘤发现前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那么什么样的脑膜瘤应该积极手术,什么样的可以暂时观察?笔者认为:脑膜瘤>2cm者积极手术;脑膜尾征明显者;脑膜瘤引起临床症状者积极手术;脑膜瘤周围伴有水肿者应该积极手术;年龄<65岁,全麻风险小应该积极手术。而对于>65岁老年人,如果偶发小脑膜瘤<2cm,可以暂时观察1-2年,如果增长明显,应该积极手术。(在临床工作中,看到一些患者发现脑膜瘤,也不积极处理,随着年龄增大,肿瘤也增大了,身体状态也变差了,因此相应的全麻和围手术期风险也加大了,实在不足为取)。< span="">

  生物学行为3:脑膜瘤质地的硬度和血运

  脑膜瘤的质地大体可分为软、硬和韧性,目前术前没有很好的技术手段可以判断肿瘤的质地,大部分磁共振肿瘤显示长T2信号改变的患者肿瘤质地较软,但是不绝对。另外肿瘤的硬度跟血供有密切关系,脑膜瘤的血供往往来源于其附着的硬膜,在手术过程中,首先要坚定不移的处理脑膜瘤根部是顺利完成手术的准则。

  生物学行为4:脑膜瘤的位置特别是根部位置决定手术入路方式和手术难度

  在临床上,决定手术难度的是脑膜瘤的位置,特别是其根部血供的位置,应该根据其位置采取合适的手术入路,手术入路以充分显露和首先显露脑膜瘤根部血供为原则。必须注意到,脑膜瘤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很大,某些脑膜瘤可能是神经外科最简单的手术,另外一些可能是神经外科最为复杂的手术,绝大多数脑膜瘤手术需要显微手术来保证手术效果,因此选择合适的神经外科医疗中心非常重要(复杂的脑膜瘤手术例如巨大脑膜瘤、鞍结节脑膜瘤、颅底脑膜瘤、深部脑膜瘤和运动语言相关功能区脑膜瘤等建议到省级主流神经外科中心治疗)。

  生物学行为5:脑膜瘤与脑组织分隔界面是否清晰

  通过磁共振可以明确的分辨脑膜瘤和正常脑组织的界限,如果界限清楚,预示手术中正常脑组织和脑膜瘤之间会有完全的蛛网膜间隙,手术中可以遵循此间隙分离,最大限度保护脑组织的功能。如果术中间隙不明显,损伤脑组织,术后应该注意抗癫痫预防治疗。

  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目标:Simpson1957年将脑膜瘤手术分为5级。Ⅰ级:肉眼全切除肿瘤及其附着的硬膜、异常颅骨和肿瘤起源的静脉窦。Ⅱ级:肉眼全切除肿瘤,电凝附着的硬膜。Ⅲ级:全切硬膜内的肿瘤。Ⅳ级:部分切除肿瘤。Ⅴ级:只做减压术和(或)活检。大脑凸面脑膜瘤应做到SimpsonⅠ级切除,可将受累的矢状窦壁切除,做窦的重建;颅底的脑膜瘤要做到SimpsonⅡ级切除。脑膜瘤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放疗(包括伽玛刀)仅能作为手术切除不彻底的一种补救措施。肿瘤切除越彻底,复发率越低,我们体会选择手术入路也非常关键,一些常规入路只能做到II级切除,如果采取特殊颅底入路,可以做到SimpsonI级切除,避免复发。详情参阅:(点击进入)岩骨斜坡病变手术策略-策略1:颞下经小脑幕切除岩斜脑膜瘤。脑膜瘤治疗选择:目前显微手术是治愈脑膜瘤的最佳措施(对于颅底肿瘤例如岩斜脑膜瘤,颅底内镜辅助可以更好的全切肿瘤),伽玛刀仅仅适合于<3cm并且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伽玛刀不能治愈脑膜瘤,仅在部分病例中可以控制其生长速度。< span="">

  总结:脑膜瘤患者个性化差异很大,术前、术中和术后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适的评估和处理,我们医疗组率先强调脑膜瘤的微创手术定义在脑膜切开的位置和方式,根据肿瘤位置个性化设计手术入路方式,在满足首先处理脑膜瘤基底部的同时最小限度暴露正常脑组织,最大程度的保护患者的脑功能。以上先进理念在临床上极大提高了复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疗效。

  就诊咨询:王义宝教授、主任医师

  复杂脑膜瘤内镜经鼻微创手术病例一(见下图):患者老年女性,磁共振显示鞍结节脑膜瘤,左侧视神经管受累。既往开颅手术很难处理累及鞍隔和视神经管的肿瘤,这部分肿瘤残留可能造成复发,我们采用UPMC学习的内镜技术,通过经鼻微创切除脑膜瘤、显露并切除累及视神经管的肿瘤,避免开颅手术带来的风险,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复杂脑膜瘤显微手术病例二(见下图):患者左侧肢体无力来诊,磁共振显示运动区大脑镰旁脑膜瘤,手术挑战之处在于脑膜瘤表层有一薄层正常的脑皮层,极可能是运动区脑皮层,如果损伤此皮层非常容易造成术后瘫痪,我们采取自创改良的脑膜切口,最大程度的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经过细致耐心的显微操作,手术成功,术后肌力正常。术后5天复查肿瘤全切无残留。 

  

  复杂脑膜瘤显微手术病例三(见下图):患者脑膜瘤位于中颅窝底,侵及海绵窦侧壁,与颈内动脉关系非常密切,并且肿瘤与颞叶脑组织界限不清(因为这个特点被多数神经外科医生误诊恶性胶质瘤),经过显微手术患者肿瘤全切,术后7天复查磁共振显示肿瘤切除非常满意,术后半年复查肿瘤无残留和复发。患者肿瘤与颈内动脉关系非常密切,但是得益于我在UPMC学习时候对局部解剖的研究和熟悉,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全切肿瘤,因此再次验证了熟悉解剖有助于安全手术,熟悉解剖有助于全切肿瘤。

  

  复杂脑膜瘤显微手术病例四(见下图):患者脑膜瘤位于前颅窝底,脑膜瘤巨大,双侧生长,侵及颅底筛窦,在本例手术中,通过我们自创改良的横行脑膜直切口,经过细致显微手术操作,肿瘤全切,术后病理汇报脑膜瘤,细胞增生活跃。术后7天复查显示肿瘤无任何残留,虽然细胞增生活跃,但术后半年未见任何肿瘤复发,再次提示脑膜瘤的切除特别是根部基底切除越彻底,预后越好。

  

  复杂脑膜瘤显微手术病例五(见下图):患者脑膜瘤巨大,与大脑镰、矢状窦和大脑凸面相连,根基广泛。手术困难之处在于与脑组织接触面广,粘连非常紧密,但是经过耐心细致的显微手术操作,患者手术成功,半年后复查肿瘤无残留和复发。

  

  复杂脑膜瘤显微手术病例六(见下图):患者为巨大鞍结节脑膜瘤,由于误诊,患者一侧眼睛失明,另外一侧眼睛视力0.4。手术困难之处在于与肿瘤位置深在,压迫视神经、视交叉,如何全切肿瘤,并保证患者的视力成为手术的难题,通过细致的显微手术操作,术后7天复查肿瘤全切无残留,患者眼睛视力明显好转。

  

  复杂脑膜瘤显微手术病例七(见下图):患者脑膜瘤完全占据鞍结节和鞍隔,基底广泛,与脑内重要结构视神经、视交叉、颈内动脉,垂体柄相邻。术前患者双眼视力严重低下,经过细致的显微操作手术,术后视力恢复正常,随访3年肿瘤无任何残留和复发。

  

  复杂脑膜瘤显微手术病例八(见下图):患者年轻女性,脑膜瘤位于脑组织深部脑室内,占据脑室三角区和侧脑室,手术难点是必须经过正常皮层切除病变,并且病变深在,我们采用国内率先开展的神经传导束成像指示手术皮层入路,患者术后无任何临床症状,术后7天复查肿瘤全部切除,无任何残留。

  

  以上复杂脑膜瘤的处理涉及到脑膜瘤的生物学行为,应该根据脑膜瘤的特点个体化设计手术,才能保证手术效果,另外一些脑内深部脑膜瘤,必须采用特殊的复杂颅底手术入路才可以一次性完全切除此类脑膜肿瘤。肿瘤切除越彻底,复发率越低,我们体会选择手术入路也非常关键,一些常规入路只能做到II级切除,如果采取特殊入路,可以做到SimpsonI级切除,避免复发。

  详情参阅:(点击进入)岩骨斜坡病变手术策略-策略1:颞下经小脑幕切除岩斜脑膜瘤

   就诊咨询:王义宝教授、主任医师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脑膜瘤的介绍 
脑膜瘤属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有报告认为,脑膜瘤出现早期症状平均2.5年,少数病人可长达6年之久。病人往往以头疼和癫痫为首发症状。根据肿瘤部位不同,还可以出...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