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常见问题

    发布时间:2015-01-23   来源:中华康网   

   

  什么是胶质瘤?

  胶质瘤是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第一位(约50%),脑胶质瘤的发病率为3~10/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手术加放化疗的平均生存期仅为8~11个月。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公布按死亡率顺序排位,恶性胶质瘤是34岁以下肿瘤患者的第2位死亡原因,是35~54岁患者的第3位死亡原因。在全球,每年恶性脑胶质瘤无情地夺去18~60万中青年人的宝贵生命。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黄军

  胶质瘤病理类型有哪些?

  胶质瘤有四种病理类型:星形胶质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和混合型胶质瘤。

  胶质瘤依其分化(恶性)程度大致可以分为――Ⅰ级:偏良性,大多细胞周期较长,生长较缓慢,如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Ⅱ~Ⅲ级:亦称间变星形或间变少枝胶质细胞瘤,瘤内多少不等的生长活跃细胞;Ⅳ级:最恶性,如胶质母细胞瘤,瘤内大量活跃瘤细胞快速增殖,预后极差。

  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常常会发生改变,如Ⅰ级星形细胞瘤术后一旦复发,再次手术时可能就会发现其性质变成间变型星形细胞瘤或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瘤的性别以男性多见,特别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大多见于20-50岁之间,以30-50岁为最高峰,另外在10岁左右儿童亦较多见,为另一个小高峰。

   每个胶质瘤病人的肿瘤病生理类型往往有很大区别,同样类型同样级别的胶质瘤也有明显的差异,现代神经科学可以通过免疫组化等方法检验肿瘤的特异性蛋白或基因表达(如EGFR 、P53 、1p19q、 MGMT等)来预测肿瘤的生长速度、侵袭性、对放化疗敏感度。

  胶质瘤有哪些特点?

  大多数都是原位生长,原位复发,少数在颅内或中枢神经(脑、脊髓)内转移或播散,少有向中枢神经系统以外转移的病例。

  恶性胶质瘤(间变或胶母)生长迅速,活性细胞的细胞周期往往只有几天,也就是说,今天十万个活性胶质瘤细胞,几天以后就会变成二十万个,所以通常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即使经过手术和放化疗,平均生存期也只有一年,很多只有几个月。

  胶质瘤细胞具有免疫逃逸能力,使机体很难自然对其产生特异性杀伤细胞和抗体,因此能够有效地规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抑制和清除。

  脑胶质瘤有哪些临床症状?

  一般症状为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视野改变、癫痫、复视、颅扩大(儿童期)和生命体征改变等。

  局部症状依肿瘤生长位置不同而异

  ①大脑半球星形细胞瘤:约1/3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约60%患者发生癫痫。

  ②小脑星形细胞瘤:患侧肢体共济失调,动作笨拙,持物不稳,肌张力和腱反射低下等。

  ③丘脑星形细胞瘤:病变对侧肢体轻瘫,感觉障碍及半身自发性疼痛,患侧肢体共济运动失调、舞蹈样运动,亦可表现为精神障碍,内分泌障碍,健侧同向偏盲,上视障碍及听力障碍等。

  ④视神经星形细胞瘤:主要表现为视力损害和眼球位置异常。

  ⑤第三脑室星形细胞瘤:因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常表现为剧烈的发作性头痛,并可出现突然的意识丧失,精神障碍,记忆力减退等。

  ⑥脑干星形细胞瘤:中枢肿瘤常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桥脑肿瘤多表现为眼球外展受限,面神经及三叉神经受累,延髓肿瘤常表现为吞咽障碍及生命体证改变。

  胶质母细胞瘤:肿瘤高度恶性生长快,病程短,自出现症状至就诊多数在3个月之内,高颅内压症状明显,33%患者有癫痫发作,20%患者表现淡漠、痴呆、智力减退等精神症状,(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和偏盲等。

  少枝胶质细胞瘤及间变(恶性)少枝胶质细胞瘤:癫痫常为首发症状,精神症状以情感异常和痴呆为主,侵犯运动、感觉区可产生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失语等,高颅压症状出现较晚。

  目前有哪些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脑胶质瘤?

  CT与磁共振(MRI)检查是诊断胶质瘤的主要手段,它们不仅能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数目,还可依据影像学特点推断肿瘤病理性质。

  功能MRI(fMRI)不仅可通过观测肿瘤血容量推测肿瘤的良恶性程度,还可协助外科医生制定手术计划,避开邻近肿瘤的功能区。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X线数字减影(DSA)能显示肿瘤供血情况以及肿瘤与大的动脉、静脉间的关系。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和fMRI还可以对手术后肿瘤复发和坏死灶做出鉴别诊断。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可以将肿瘤与炎症、脱髓鞘病变等区分开,甚至可以区别不同类型的胶质瘤,进行术前的组织学诊断。

  脑磁图可应用于胶质瘤继发癫痫病灶的定位和癫痫灶周围脑功能区的定位;手术中皮质脑电图对切除肿瘤和癫痫灶及保护重要脑功能区有指导意义。

  目前脑胶质瘤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切除主要达到减少胶质瘤细胞数量、缓解荷瘤症状、暂时降低颅内压。手术治疗基于胶质瘤的生长特点,理论上手术不可能完全切除,生长在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肿瘤有的则根本不能手术,所以手术的治疗目的只能局限于以下5个方面:①明确病理诊断;②减少肿瘤体积降低肿瘤细胞数量;③改善症状缓解高颅压症状;④延长生命并为随后的其他综合治疗创造时机;⑤获得肿瘤细胞动力学资料,为寻找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几乎是各型胶质瘤的常规治疗,但疗效评价不一,除髓母细胞瘤对放疗高度敏感,室管膜瘤中度敏感外,其他类型对放疗均不敏感,有观察认为放疗与非放疗者预后相同。此外射线引起的放射性坏死对于脑功能的影响亦不可低估。X-刀、γ-刀均属放射治疗范畴,因肿瘤的部位、瘤体大小(一般限于3厘米以下)及瘤体对射线的敏感程度,治疗范畴局限,目前认为胶质瘤,特别是性质恶性的星形Ⅲ-Ⅳ级或胶质母细胞瘤均不适合采用γ-刀治疗。

  化疗:原则上用于恶性肿瘤,但化疗药物限于血脑屏障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疗效尚不肯定,常用BCNU、CCNU、VM-26等有效率均在30%以下。新的化疗药物有替莫唑胺胶囊。

  细胞免疫治疗:细胞免疫治疗在不给病人造成痛苦的同时,有防止复发和转移的功效。细胞免疫治疗让脑肿瘤患者看到了新的 希望。细胞免疫治疗,是从患者体内抽取部分免疫细胞,然后在其体外进行“培养、诱导、激活”等一系列操作,使其抗肿瘤的活性大大提高后,再把这些本来就来 源于病人自身并在体外激活了的抗肿瘤效应细胞回输到病人体内,让这支经过特殊训练的“特种部队”去杀灭肿瘤细胞,同时激发机体自身的免疫保护机制、增强免 疫系统能力,从而达到治疗肿瘤或预防肿瘤术后复发的方法。

  分子靶向特异性免疫毒素治疗:靶向毒素,亦称为免疫毒素或细胞毒素,是一种与肿瘤细胞或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或受体,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转铁蛋白受体、白细胞介素-13或白细胞介素-4受体等,相结合的细胞分子,其毒素成份可杀死肿瘤细胞[2]。治疗恶性肿瘤的抗体从鼠源性抗体、嵌合抗体逐步演进到人源化抗体[2]。几乎所有应用于临床实验的细胞毒素,其分子的毒素部份均改良自细菌或植物毒素,而其细胞识别部分即靶向部分为抗体或载体所取代。

  中医治疗:中药保守治疗通过调理阴阳、气血和脏腑功能,补虚泻实,可减轻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的寿命。中药可以有助于术后的康复,改善放化疗引起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脱发,皮肤粗糙脱屑,失眠或嗜睡,帮助患者完成放化疗疗程,取得预期的效果。

  什么是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年龄、肿瘤部位、性质和特点将胶质瘤分别采取多种综合治疗方法:即术后瘤内间质化疗、术后瘤内近距离放疗、术后经脑动脉介入化疗、非高颅压状态下单纯经脑动脉介入化疗、免疫导向放疗、瘤组织间液放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等新技术。

  为什么要重视胶质瘤的综合治疗?

  恶性胶质瘤细胞是一个狡诈而又顽强的敌人,本身具有很强的三大功能:免疫逃避功能、快速复制功能和自我损伤修复功能。只有克服、压制、战胜这些功能,才有可能治愈疾病。
 既往的传统治疗方法,治疗的难点是手术未能切除的那部分瘤组织和瘤细胞,尽管之后的放化疗对于其中的一部分有效,然而遗憾的是,对于那些处于乏氧状态或G0期的瘤细胞则往往不能完全杀死,也就是说单靠放化疗要杀灭所有残存的瘤细胞的机率很低。
 但从理论上讲,只要还剩有一个瘤细胞,而且能够得到充足的供血供氧,便能从新生成一个肿瘤。
 综合治疗一方面改进和优化了传统手术、放化疗技术,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很多新的治疗项目和措施,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治疗方法的漏洞和不足,以全方位、持续性、立体化、围剿式的综合治疗体系,务求不使一个瘤细胞漏网。
 事实证明,正确的应用综合治疗手段,可以大大地提高恶性胶质瘤的治愈率和生存期。

  胶质瘤复发注意什么?

  肿瘤是否再生长:严格来讲,肿瘤复发与肿瘤再生长定义不同,前者指手术将肿瘤已彻底切除,以后颅内又生长同类肿瘤;后者系指手术将肿瘤部分切除,颅内仍残留一部分,以后残瘤再生长。这种情况复查次数较前者为多,因病情各异,复查次数、间隔时间根据具 体情况而定,出现临床不适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应及时复查。经过复查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及时治疗。

  肿瘤是否复发:绝大多数患者的肿瘤彻底切除后不再复发,但仍有个别病例肿瘤再生长,生长的部位一般在原来肿瘤部位。一般术后第一年复查1-2次,若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异常,复查次数逐渐减少。如果肿瘤复发,可以考虑再次手术。

  另外要特别注意区分是肿瘤复发,还是放射性脑坏死,进一步检查PET-CT可以大体判断。了解病人身体状况:一些胶质瘤手术后出现人体许多机能和脏器变化。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胶质瘤的定义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分良、恶性。大多缓慢发病,以头痛、恶心及呕吐、癫痫、视物模糊等症状等起病,症状逐渐加重。按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可以分为星型细胞瘤、少枝细胞...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