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咽管瘤的治疗会遇到什么困难呢?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屈延主任在这里为大家讲解一下,希望对广大颅咽管瘤患者有所帮助。 颅咽管瘤是位于鞍区的良性先天性肿瘤,通常起源于垂体柄结节部的鳞状上皮细胞。多位于鞍上区,单独发生在鞍内或脑室内少见。肿瘤表现为囊性、实质性或混合性。 颅咽管瘤易复发,这是颅咽管瘤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之一。颅咽管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它与普通的良性肿瘤不同,没有包膜,有侵润性生长的特点。虽然在显微镜下看,已经达到完全切除肿瘤,但是仍然有极少部分肿瘤细胞残留,造成后期肿瘤复发。颅咽管瘤对放射治疗和化疗都不敏感,一旦复发了治疗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颅咽管瘤位置深,手术难度大,这是颅咽管瘤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之二。颅咽管瘤最常见的部位是在鞍区,属于颅脑的中心地带,位置深,并且周围有视神经、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垂体、下丘脑等主要结构,而且颅咽管瘤常常与下丘脑粘连。在手术过程中如果视神经受损,可以导致视力下降、失明。颈内动脉或大脑前动脉受损,会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下丘脑、垂体受损会出现垂体功能低下、内分泌紊乱,轻者造成病人体质差、抵抗力差,严重者也会造成生命危险。颅咽管瘤的手术难点在于既要尽可能的完全切除肿瘤,防止肿瘤复发,又要避免手术对肿瘤周围的重要结构造成损害。 颅咽管瘤不容易早期发现,这是颅咽管瘤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之三。颅咽管瘤在各个年龄段都可以发病,当病人开始有症状的时候常常被忽视,不能及时发现。颅咽管瘤病人常见的症状是视力下降。学龄儿童在出现视力下降时,家长首先想到的是近视,就去配眼镜,配眼镜后孩子的视力仍然下降,眼科检查发现视神经萎缩后才想到颅内有肿瘤,耽误了治疗时机。3岁以内的小儿在视力下降时,家长甚至难以察觉,有的直到完全失明后才发现。 颅咽管瘤切除后的垂体功能低下,这是颅咽管瘤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之四。颅咽管瘤完全切除或者积极切除后几乎都有垂体功能低下,表现为多饮多尿、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低下、性腺激素低下、代谢紊乱。手术后的激素替代治疗是确保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有的颅咽管瘤病人在切除肿瘤后的前2天精神好,但随后出现精神萎靡、电解质紊乱、内分泌紊乱,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则病人会出现生命危险。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屈延主任为大家讲解了这些知识,大家看完后一定对颅咽管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虽说颅咽管瘤的治疗中存在着问题,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许多问题正在解决的路上。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