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

    发布时间:2015-01-15   来源:中华康网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血栓中常见的一种,占静脉闭塞性病变的95%。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下肢浅静脉曲张,甚至溃疡形成,经久不愈。部分患者可出现肺栓塞而危及生命。对其治疗有内科、外科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且减少了出血等,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其主要技术手段有:江苏省中医院介入科马坤

   

  1.导管溶栓:具有接触性溶栓这一显著特点,使得溶栓药物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2.静脉插管顺、逆流溶栓:是将导管插入血栓内行溶栓药物灌注术。当有部分血栓溶解后即将导管向前推进,继续上述方法溶栓直至血栓完全溶解。

   

  3.血栓的机械性抽取和消融治疗:对上述治疗持续24小时后溶栓效果不明显者或血栓形成超过一周者,可先行局部血栓破碎和抽吸术。从病变同侧入路,采用专用血栓抽吸导管,在导丝引导下深入血栓抽吸。

   

  4.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适用于溶栓后静脉残余狭窄(慢性血栓)和静脉有外压性(肿瘤、COCKET综合征)狭窄及闭塞性情况。球囊扩张最为简单、实用,且可较好地辅助导管溶栓治疗。如球囊扩张后无明显效果,可选择支架植入。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下肢静脉血栓概述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液滞缓,静脉壁的损伤和高凝状态。左下肢血栓形成远远高于右下肢,特别是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有时下肢静脉血栓还可以向心性延伸至下...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