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牵引的正确方法

    发布时间:2015-07-02   来源:中华康网   

  颈椎牵引是颈椎病保守治疗法中最主要而且疗效确实的一种方法,但是许多人不懂正确的牵引方法,在治疗过程中经常发生不良后果。如有的人牵引后出现头痛、眩晕、恶心欲吐等症状,严重者出现晕厥。还有的人出现上肢麻木、疼痛加重。多数人会出现颈部不适或感觉没有治疗效果。这并不是牵引不治病,而是他们不懂该如何牵引。在牵引之前,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牵引的目的是什么,自身是否适合,以及该选择哪种方式。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谢林

    牵引的生理效应

    牵引的治疗作用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1) 限制颈椎活动,减少对受压脊髓和神经根的反复摩擦和不良刺激,有助于脊髓、神经根、关节囊、肌肉等组织的水肿和炎症消退。
  (2) 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有利于椎间盘减压,减轻甚至解除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
  (3) 解除肌肉痉挛,恢复颈脊拄的平衡,降低椎间盘内压,缓冲椎间盘向四周的压力。
  (4) 牵开小关节间隙,解除滑膜嵌顿,恢复颈椎间的正常序列和相互关系。
  (5) 使扭曲于横突孔间的椎动脉得以伸直,纠正椎动脉扭曲,改善推动脉的血供。
  (6) 使颈椎管纵径拉长,脊髓伸展,黄韧带皱招变平,椎管容积相对增加。正确的牵引治疗不仅可使肌肉痉挛解除,同时也有改善神经根刺激症状的作用。

    牵引的注意事项
  1、颈椎的角度:颈椎屈曲位时的牵引可以使椎间隙和椎间孔增大,颈后软组织伸展,适用于颈椎病椎间隙狭窄和椎间孔变形的患者。屈曲15度是保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而不出现反弓的最大角度,故前屈以不超过15度为宜。后伸位牵引适用于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患者,目的在于恢复生理曲度正常。中立位牵引可用于各种类型,但针对性较差。
  2、牵引的力量:牵引力量以达到颈椎椎间隙增大而不引起肌肉、关节损伤为目的。一般坐位2~3kg,卧位10kg左右。
  3、牵引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时间过长易造成肌肉和韧带静力性损伤。
  4、体位:常用体位为坐位、仰卧位。仰卧位可使C4~C7椎间隙后部增宽更为明显,且颈部肌肉不用支持头部重量,得以舒适,角度亦易调节。坐位牵引位置不易稳定、角度变化亦小,但却有牵引无磨擦力的优点。
  5、牵引方式:可分为持续性牵引和间歇性牵引。持续性牵引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牵引力;间歇性牵引则在牵引过程中有几次牵引力的减小。年岁大、病情重者多选后者。

    牵引适应的群体
  牵引主要适应的群体有: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年龄18岁以上(年龄过小骨骼尚未发育完全),无严重骨质疏松、椎动脉狭窄。

    哪些人不适合牵引
  1、颈椎病伴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
  2、颈椎严重退行性改变,骨桥形成的患者。
  3、颈椎管骨性狭窄超过1/2的患者。
  4、严重骨质疏松、椎动脉狭窄患者。
  5、年龄低于18岁。
  6、颈椎骨折和椎体滑脱的患者。

    家庭自我牵引的注意事项
  在利用牵引架进行家庭自我颈部牵引时,要着重指出的是,这种牵引必须由医生指导,并告知注意事项后方可进行。不恰当的反复牵引可导致颈椎附着的韧带松弛,加快退行变,降低颈椎的稳定性。

    盲目牵引容易造成的损害
  1、颈椎肌肉、韧带静力性损伤,临床表现与落枕相似。
  2、神经根损伤,出现上肢麻木、疼痛。
  3、椎小关节功能紊乱,表现为颈部活动受限。
  4、椎动脉扭曲,供血减少,表现为眩晕。
  5、椎动脉斑块脱落,易造成腔隙性脑栓塞。
  6、枕神经损伤,表现为头痛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颈椎病的危害有些什么 
有些朋友在平市生活中会出现肩膀酸痛,颈椎不适的感觉。专家表示,出现这种症状很有可能是患上了颈椎病,一般人们在平时生活中坐姿不良,或者是患有其他的慢性疾病等,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