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T骨显像对应力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2015-08-15   来源:中华康网   
 

  应力性骨折常发生在运动员、入伍新兵等高强度、大运动量训练时, 往往起病较突然, X 线片常不能得到明确诊断, 而骨显像对其则有较高的灵敏度, 我们观察了18 例应力性骨折患者的骨显像, 现报道如下。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吕中伟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8 例均为门诊男性病人, 年龄17~25 岁,平均21 岁。其中新兵11 例, 运动员7 例, 发病前有长时间大运动量的病史, 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疼痛, X 线片检查阴性或仅有轻度骨膜反应, 骨显像可以看到损伤部位放射性异常浓集, 患者未作特殊处理或仅对症治疗后休息4 周, 进行X 线片复查, 看到骨损伤征象者可确诊。

  122 方法 受试者均作X 线片及SPECT 局部骨显像,显像用西门子Diacam SPECT 仪,配低能高分辨准直器,距阵128 ×128 ,Zoom 110 ,每个部位采集1600 K放射性计数。患者静脉注射99m Tc - 二甲基二膦酸盐(99m Tc - MDP) 740 MBq , 3 h 后显像,99mTc、MDP 由中国原子能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提供,自行标记,标记率达95 %以上。注射过显像剂30 min 后饮水1000 ml ,检查前排空小便。4 周后进行X 线片复查。

  2 结 果

  18 例患者中骨显像异常共19 处, 其中胫骨13 处、跖骨3 处、腓骨1 处、舟状骨1 处, 耻骨下支1 处, 骨显像阳性率为100 % , 胫骨、腓骨异常多表现为点片状, 跖骨、耻骨下支、舟状骨多表现为线状。局部出现线状或点片状放射性浓集为异常(图1 , 2) 。X 线片异常2 处, 阳性率为1015 % ,应用χ2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与骨显像比较χ2 = 15138 , P< 01005 。4 周后X 线片异常19 处, 阳性率为100 %。

  

  应力性骨折是由于低于骨骼强度极限的应力反复持久地作用于骨骼, 引起局部骨质累积性微损伤和吸收破坏, 是骨的一种慢性损伤, 其特征是骨的破坏与重建几乎同时进行,临床上发病较突然, 易发生部位有胫骨、腓骨、跖骨、舟状骨、耻骨等, 受损部位可出现疼痛、水肿、活动受限等不适, 早期X 线片诊断多为阴性, 随着病程的发展, 4 周后可以在X 线片上看到骨折线等骨损伤的表现。

  99mTc - MDP 可以参与骨的代谢[ 1 ] , 骨骼局部摄取99m Tc- MDP 量的多少, 取决于该处骨的代谢活跃程度及血流灌注量, 骨代谢活跃或局部血流量增加都会导致摄取99m Tc -MDP 增加, 在SPECT 图像上表现为异常浓集。轻度应力性骨折常造成骨膜损伤, 重度则可造成骨皮质损伤及骨小梁断裂, 局部可表现为充血、水肿、骨修复过程加强, 从而造成99m Tc - MDP 摄取量明显增加, 在SPECT 图像上很容易看到损伤部位。骨显像对应力性骨折早期诊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X 线片(χ2 = 15138 , P < 01005) , 是诊断应力性骨折最可靠方法之一[ 2 ] , 而X 线片对应力性骨折的早期诊断价值不大[ 3 ] , 但随着病程的发展, 4 周后其诊断价值明显增加。由于X 线片检查方法简单、费用低廉, 所以我们在临床上要根据不同的病程, 选择不同的检查方法。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骨折的并发症是什么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常见的骨折并发症有肿胀,休克,感染等,下面关于骨折并发症的具体介绍,患者可以参考一下。1、早期并发症(1)休克:严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