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

    发布时间:2015-01-22   来源:中华康网   

  踝关节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踝部扭伤后发生。根据暴力方向、大小及受伤时足的位置的不同可引起各种不同类型的骨折。有时踝关节受到直接暴力的作用发生复杂性骨折。

  一、分类

  临床常用分类方法是Lange-Hansen分类法和Davis-Weber分类法和AO分类法。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张建中

  Lange-Hansen分类法于1950年提出,根据足在受伤时的位置和暴力的方向分型骨折。是踝关节骨折第一个现代的分类方法(表)。对于踝关节不稳定骨折的闭式复位有指导意义。但由于此分类较复杂,临床广泛应用有一定困难,另外,有时难以描述分类临床所见骨折。

  表  LaugeCHansen分型及各期病理改变

  类型

  (足位置/暴力方向)

  分度

  病理改变

  旋后/内收型

  I

  外踝横骨折或外侧副韧带撕裂

   

  II

  I度加内踝骨折

  旋后/外旋型

  I

  胫腓前韧带断裂或撕脱骨折

   

  II

  I度加外踝斜形或螺旋形骨折

   

  III

  II度加后踝骨折

   

  IV

  III度加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撕裂

  旋前/外展型

  I

  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撕裂

   

  II

  I度加下胫腓前或后韧带断裂或后踝骨折

   

  III

  II度加踝穴上腓骨斜形骨折

  旋前/外旋型

  I

  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撕裂

   

  II

  I度加胫腓前韧带和骨间韧带撕裂

   

  III

  II度加骨间膜撕裂或踝水平上5-6CM腓骨螺旋骨折

   

  IV

  III度加后踝撕脱骨折

   

   

  Davis-Weber分类法。根据外踝骨折的位置,可把踝关节骨折分为A、B、C三型。分类较简单,使用方便。但却不能说明整个踝关节各种复杂改变。国际创伤学会(AO)进一步细化了Davis-Weber分类法,提出了AO分类法:

  A型:下胫腓联合水平以下的损伤

  A1型:单纯损伤,又可分为(1)外侧副韧带断裂(2)外踝尖撕脱骨折(3)外踝横断骨折

  A2型:A1型加内踝骨折

  A3型:A1型加内踝及胫骨远端后内侧骨折。

  B型:经下胫腓联合的腓骨骨折

  B1型:单纯外侧损伤,(1)简单骨折(2)伴有下胫腓前韧带断裂(3)粉碎骨折

  B2型:B1型加内侧损伤,(1)简单腓骨骨折伴内侧副韧带和下胫腓前韧带断裂(2)简单腓骨骨折伴内踝骨折和下胫腓前韧带断裂(3)粉碎腓骨骨折合并内侧损伤

  B3型:B2型加Volkman骨折,(1)简单腓骨骨折伴内侧副韧带 (2) 简单腓骨骨折伴内踝骨折 (3)粉碎腓骨骨折合并内踝骨折

  C型:下胫腓联合以上损伤

  C1型:简单腓骨干骨折,(1)伴有内侧副韧带断裂(2)伴内踝骨折(3)伴内踝骨折及Volkman骨折或Duputren骨折

  C2型:粉碎的腓骨干骨折,(1)伴有内侧副韧带断裂(2)伴内踝骨折(3)伴内踝骨折及Volkman骨折或Duputren骨折

  C3型:腓骨近端骨折,(1)无短缩,无Volkman骨折(2)有短缩,无Volkman骨折(3)伴有内侧损伤和Volkman骨折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踝关节外伤后,踝部疼痛,肿胀,皮下可出现瘀癍、青紫,不敢活动踝关节,不能行走。检查可见踝关节畸形,内踝或外踝有明显压痛,并可有骨擦音。

  X线检查应拍摄踝关节正位、侧位和踝穴位。

  根据外伤史,踝部疼痛肿胀畸形及X线表现诊断骨折并不困难。但在踝关节损伤时,有时会发生腓骨颈高位骨折,应注意检查,避免漏诊。对于高位的外踝或腓骨骨折,应注意评价下胫腓关节损伤的的可能(图10-12-3)。另外,需注意检查其它合并损伤,如周围韧带损伤,腓骨肌腱、跟腱、胫后肌腱等损伤,距骨骨软骨损伤,神经和血管损伤等。

   

  三、踝关节骨折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没有移位的骨折。可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4-6周(图10-12-5),并开始康复计划(表)。

   

  表  踝关节骨折非手术治疗康复计划

   

  1期(0-4周)

  1,主动活动足趾。

  2,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每组20次,休息1分钟后,开始第2组,持续2-4组,直到感觉疲劳为止。每天2-3次。还可行直腿抬高练习,向上的直腿抬高,使股四头肌收缩。向内、外的抬腿,使内收肌和外展肌得到锻炼。每组20次,休息1分钟后,开始第2组,持续2-4组。每天2-3次。

  3,患肢免负重拄拐行走。

  4,膝关节伸屈练习。每次5-20分钟,每天1-2次。

  2期(4-6周)

  1,根据病情,4周练习活动时,可取下石膏,其它时间仍需石膏固定。

  2,使用温水泡脚。

  3,轻柔的练习踝关节内、外翻和旋转活动。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

  4,根据患者疼痛和肿胀程度,逐渐加大踝关节活动。

  3期(6-8周)

  1,踝关节负重

  2,抗助力踝关节活动练习。如抗助力背伸、跖屈、内外翻。每组动作30次,休息30秒后开始第2组,连续2-4组,每日2-3次。

  3,踝关节和下肢肌力练习。

  半蹲练习

  提踵练习

  上下台阶练习

  4, 保护下完全下蹲,充分恢复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和跟腱柔韧度。每次3-5分钟,每日2-3次。

  4期(12周)

  1,行走练习。由慢到快。

  2,可逐渐参加各种活动。

   

   

  (二)手术治疗

  适用于移位骨折。治疗的目的是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并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维持骨折的复位,尽可能早的开始功能活动,恢复踝关节功能。骨折复位后,内踝多使用螺钉或张力带钢丝固定,外踝多是用钢板、螺钉固定。如果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固定骨折后,对于仍有下胫腓关节的不稳定,需要行下胫腓的固定手术后开始康复计划(表)。

   

  表    踝关节骨折手术后康复计划

  1期(0-2周)

  1,术后1-3天,开始主动和被动屈伸活动足趾。每次5分钟,每天4-5次

  2,术后1-3天,开始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每组20次,休息1分钟后,开始第2组,持续2-4组,直到感觉疲劳为止。每天2-3次。还可行直腿抬高练习,向上的直腿抬高,使股四头肌收缩。向内、外的抬腿,使内收肌和外展肌得到锻炼。每组20次,休息1分钟后,开始第2组,持续2-4组。每天2-3次。

  3,术后一周,开始膝关节伸、屈活动。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

  4,抗阻力伸屈膝练习。

  2期(2-4周)

  1,内固定稳定者,去除石膏。

  2,主动练习踝关节活动。

  3,被动练习踝关节活动。

  3期(4-8周)

  1,踝关节负重

  2,抗阻力踝关节活动

  3,踏板练习

  4期(8-12周)

  1,踝关节和下肢肌力练习

  半蹲练习

  提踵练习

  上下台阶练习

  2,保护下完全下蹲,充分恢复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和跟腱柔韧度。每次3-5分钟,每日2-3次

  4期(12周)

  1,行走练习。由慢到快

  2,可逐渐参加各种活动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骨折的并发症是什么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常见的骨折并发症有肿胀,休克,感染等,下面关于骨折并发症的具体介绍,患者可以参考一下。1、早期并发症(1)休克:严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