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已经成为历史

    发布时间:2015-03-12   来源:中华康网   

   “ 宫颈糜烂 ”,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已经成为历史!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妇科李政

         如果你还在医生那里听到这个名词,或者,更有甚者建议你治疗宫颈糜烂,那你就可以质疑他。因为,这个名词已经彻底消失了!

         在老版本的妇产科教科书上,“宫颈糜烂”曾一度被认为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类型。你别说,单纯就外观来讲,确实有点儿像炎症。但是,医学是严谨的,“貌似”是最不靠谱的事情!下面是显微镜下的证据,我们比较一下:

         1、真性糜烂:上皮溃疡、缺失。

         2、慢性宫颈炎:宫颈间质内有慢性炎细胞浸润。

         3、既往的“宫颈糜烂”:子宫颈阴道部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阴道镜下可见宽大的转化区被柱状上皮覆盖,露出其下面的红色的间质。

         您看到了吧,既不是真的糜烂,也不是炎症。所以,“宫颈糜烂”这个名称已经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子宫颈糜烂样改变”,也就是说只是一种宫颈肉眼可见的“表现”,而不是一种“疾病”。

  

  哪些疾病会出现子宫颈糜烂样改变?

  1、子宫颈的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

         既然是生理性的,就说明正常人可以存在,当然不需要治疗。

         比如青春期女性、育龄妇女雌激素分泌旺盛、或者口服避孕药或者妊娠期,可能因为雌激素的作用导致子宫颈鳞状和柱状上皮交界处向外移动而出现糜烂样改变。

  2、慢性子宫颈炎

         多数患者没有症状,也不需要治疗。

         如果有白带淡黄色或者脓性,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或外阴瘙痒等,可以应该进行局部物理治疗(比如微波、冷冻、激光等等)或者药物治疗。

         切记!治疗前必须到医院做筛查,排除宫颈癌!

         叶子医生见过不少惨痛的例子。由于各种原因,发现宫颈糜烂样改变没有进行规范的筛查,就直接进行了局部物理治疗,数个月后,惊讶地发现“宫颈癌”!那真是悔得肠子都青了!

  3、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另有文章科普)和早期子宫颈癌

         为了及早诊断和治疗这两种疾病,需要认真对待“子宫颈糜烂样改变”。“宁可筛查一千,不可错过一个”!这样说虽然有些夸张,但筛查的重要性可以窥豹一斑。

         筛查包括: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和高危型HPV病毒学检查。如果这两种检查的结果都是正常的,可以2-3年后复查。如果有异常发现,需要和医生做详细沟通,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必要时阴道镜检查或者切除宫颈病变区域的组织做病理检查。

         最后嗦一句,及早筛查可以把宫颈癌扼杀在萌芽状态。如果这个问题能够早一些被重视,“宫颈癌”又怎么可能带走梅艳芳?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大家一起来传播医学科普知识,远离宫颈癌!

  

  

  

  欢迎关注李政医生的微信公众号:yishuofuchanke

   

  关注后回复“医说”可以得到既往文章的目录

  本文系李政医生授权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宫颈糜烂有遗传因素吗 
宫颈糜烂遗传吗?宫颈糜烂是妇科的常见病,但是并不是一种遗传疾病。据调查显示,在已婚女性中,有近70%的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为什么会拥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