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子宫内膜息肉

    发布时间:2015-02-03   来源:中华康网   

   

    子宫内膜息肉( endometrial polyp,EP) ,是由子宫内膜腺体和含有厚壁血管的纤维化内膜间质构成,为突出于内膜表面的有蒂或无蒂赘生物。EP 是妇科常见病,也是引起经期延长、异常子宫内膜出血( AUB) 和不孕症的主要原因。EP虽然是一种良性病变,但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文献报道EP的高发年龄为50岁,绝经后占37.7%,发病率约为25. 0%。资料显示,70.3%的EP是良性的,10~25.7%有单纯性增生或复合性增生,3.1%有不典型增生,0.8%恶性,恶变率为0. 5% ~ 3. 0%。EP的恶变与年龄明显相关,更年期和绝经期后达10~15%,65岁以上的癌变率达32%,恶变的高危因素还有:大息肉(>1.5cm)、TAM服用者、伴高血压、糖尿病者、有症状的子宫内膜息肉。乐清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梁玉杰

    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有两种推测:一、内膜间质细胞中ER、PR的表达水平降低,导致息肉的发生,尤其是PR密度降低更明显。二、增殖期息肉中PR相对缺乏,进入分泌期后孕激素的反应能力下降,既ER强阳性(对雌激素敏感)、PR表达水平降低(对孕激素无反应、不敏感)。

  按其对卵巢激素的反应分3类:1.功能性性子宫内膜息肉:约占27%,有周期改变,但多数分泌不良;2.非功能性息肉:由未成熟子宫内膜组成,约占65%,对孕激素无反应,持续对雌激素有反应,有各种增生表现;3.腺肌瘤型息肉:息肉中有少许平滑肌组织,约占8%,体积较大,多见于月经后患者。

    子宫内膜息肉的检查方法:1.阴道超声(TVS):是EP的首先诊断手段,准确率接近80%;2.子宫声学造影(SHG):目前临床应用不多;3.刮宫:由于息肉的位置、大小及质地柔软3个主要原因使刮宫易漏诊;4.宫腔镜:优点是其直观准确,同时能观察息肉临近内膜,能在直视下活检,可诊治兼顾,宫腔镜诊断EP的敏感性达95.3%。目前认为宫腔镜+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EP的金标准。

  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方法:目前尚无治疗EP的指南。主要有三个方面:期待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期待治疗:对于EP<10mm,无症状者定期随访。

  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手术指征:AUB的生育期EP、TAM服用者、绝经后患者、息肉大于1.5CM者均应尽早切除。

  手术方式: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及其下方2-3mm的肌肉组织。

  TCRP术后的复发率:资料报道为13.9%,所以术后预防息肉的复发是关键问题。

  预防术后复发的方法:术后药物治疗:口服孕激素、避孕药;宫腔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US)曼月乐,因其能局部微量连续释放左炔诺孕酮,高度集中于宫腔。在血液循环中的含量非常低,使子宫内膜腺体萎缩,间质水肿,导致子宫内膜变薄,预防息肉的复发,是目前TCRP术后预防复发最有效的方法。对于绝经、服用TAM及无生育要求的妇女同时行子宫内膜去除术(除外恶性)均是减少复发的有效方法。

  进一步探索EP的发病因素及EP的有效治疗方法才是预防EP的形成和复发的关键。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女性子宫息肉的危害有哪些 
女性子宫息肉的危害有哪些?很多女性对子宫息肉并不敏感,因为这种病症虽然存在,但是并不会产生比较明显的症状,只会和患者的身体炎症、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系,多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