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房间隔缺损的病因有哪些呢

    发布时间:2015-12-10   来源:中华康网   

  房间隔缺损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已经有很多的孩子出现了此病的症状,对于小宝宝的心脏带来了特别多的危害,生活当中较多的原因可以诱发房间隔缺损的出现,需要引起各位妈妈的注意,来认识一下房间隔缺损的病因有哪些呢。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指心房间隔任何部位出现缺损造成心房水平的交通,是指房间隔上,除未闭的卵圆孔外,存在的孔洞。单纯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发病率约为活产婴儿的0.6‰,多数散发,也有家族发病倾向。Holt-Oram综合征为ASD合并上肢(桡骨)畸形,由于心内膜垫发育障碍引起的房间隔缺损位于房间隔下部,房室瓣上方为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ostium primordium ASD)不包括在本病叙述范围内。

  心脏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在妊娠的第2~8周,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也主要发生于此阶段,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大致分为内在的和外部的两类,其中以后者多见,内在因素主要与遗传有关,特别是染色体易位和畸变,例如21-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14-三体综合征,15-三体综合征和18-三体综合征等,常合并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此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子女的心血管畸形的发生率比预计发病率明显的多,外部因素中较重要的有宫内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如风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及柯萨奇病毒等;其他如妊娠期接触大剂量射线,使用某些药物,患代谢性疾病或慢性病,缺氧,母亲高龄(接近更年期)等,均有造成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

  原始心房分隔约起始于胎龄第4周,第一房间隔上吸收形成第二孔时,在第一房间隔右侧出现第二房间隔,第二房间隔的凹缘呈卵圆形,上,下肢朝向静脉窦延伸,表面稍隆起,第二房间隔上,下肢同成的部分形成卵圆窝,第二房间隔没有完全遮盖第二孔的部分为卵圆孔,卵圆窝底为第一房间隔组织,起活瓣作用,胎儿时期血液由此间隙(卵圆孔)经第一房间隔上的第二孔流入左心房,出生后,左心房压力增高,卵圆孔关闭,静脉窦右角残留部分从上腔静脉口延伸至下腔静脉口,静脉窦左角残留部分参与分隔冠状静脉窦与左心房之间壁的形成,如果第二房间隔发育障碍或第一房间隔吸收过度,以致第二孔扩大或未能完全遮盖,均可导致卵圆窝部位的缺损,肺静脉异常地附着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腔静脉与肺静脉之间的壁被吸收导致心房间的交通为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冠状静脉窦与左心房的分隔发育障碍形成冠状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

  正常的左心房压(5~10mmHg)较右心房(2~4mmHg)稍高,房间隔缺损的左向右分流主要取决于左,右心室充盈阻力的不同,右心室的顺应性较左心室好,右心室充盈阻力低,因此,舒张期及收缩早期在房间隔缺损部位均有左向右分流,婴儿的右心室较厚,顺应性较差,婴儿ASD的左向右分流量不多,随年龄增长分流量逐渐增加,继而引起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肺动脉增宽,肺动脉高压多数发生在年长儿,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可导致ASD的右向左分流而出现发绀,偶尔,下腔静脉瓣长导引下腔静脉血液经ASD流向左心房出现发绀。

  上面的这些介绍就是房间隔缺损的主要病因了,这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会让小宝宝的心脏受到严重的伤害,会给患儿带来很多的痛苦,大家应当多多去了解房间隔缺损的知识,而且要分析上述中的这些病因才行,注意在孕期的时候要多加注意。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房间隔缺损的危害知多少? 
房间隔缺损患儿,如果缺损较大时分流量也大,导致体循环血流量不足而影响身体智力发育,表现为体形瘦长、面色苍白、乏力、多汗,活动后气促。因此,较大缺损的房间隔缺损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