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房间隔缺损的发病机制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5-12-10   来源:中华康网   

  孩子的身体健康是家长们最担心的,当孩子患上房间隔缺损以后,家长就会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平时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该病的发病机制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1.病理解剖 按照缺损部位,房间隔缺损可分为:

  (1)继发型房间隔缺损(secundum ASD)最常见,约占所有房间隔缺损的62%~78.8%。菱型缺损位于分隔左心房与右心房的真正房间隔部位,即在房间隔的中央。缺损的边缘可为第二房间隔上、下肢形成的卵圆窝缘,也称为卵圆窝型房间隔缺损。缺损大小不等,形状不一,单个或多个。大型缺损中间可有残留的条索状房间隔组织,也有呈筛孔状。

  (2)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sinus venous ASD)上腔静脉型ASD,约占所有ASD的5.3%~10%。缺损位于卵圆窝的后上方,右心房与上腔静脉交界处,常伴有右肺静脉异位连接。下腔静脉型ASD,比较少见,约占2%。缺损位于卵圆窝的后下方,右心房与下腔静脉交界处,可伴肺静脉异位连接。

  (3)冠状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coronary sinus ASD)也称为冠状静脉窦隔缺损或无顶冠状静脉窦(unroofed coronary sinus)。分隔左心房与冠状静脉窦的间隔部分缺损或完全缺如。可同时累及房间隔组织,常合并左上腔静脉残存。

  大型房间隔缺损可累及多个部位,甚至呈单心房,也有不同部位缺损同时存在。不伴房室瓣畸形的单纯性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很少见。

  约有25%~30%的正常人卵圆孔未闭,如果右心房压增高超过左心房压时可发生右向左分流。左心房扩大,卵圆窝缘受牵张而不能遮盖第二孔时可发生心房间的左向右分流,可称为获得性(acquired) ASD,可见于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时。房间隔瘤是卵圆窝底部组织累赘而突向右心房呈瘤状,很多合并卵圆孔未闭、继发型ASD。也有认为与ASD自然闭合有关。

  ASD可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等。由于ASD为很多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流分流途径,常见于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三尖瓣闭锁、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等。上腔静脉型ASD常伴部分肺静脉异位连接,可达80%~90%,多为右侧肺静脉。继发型ASD伴二尖瓣脱垂约占17%。

  2.病理生理 正常的左心房压(5~10mmHg)较右心房(2~4mmHg)稍高。房间隔缺损的左向右分流主要取决于左、右心室充盈阻力的不同。右心室的顺应性较左心室好,右心室充盈阻力低。因此,舒张期及收缩早期在房间隔缺损部位均有左向右分流。婴儿的右心室较厚,顺应性较差。婴儿ASD的左向右分流量不多。随年龄增长分流量逐渐增加,继而引起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肺动脉增宽。肺动脉高压多数发生在年长儿。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可导致ASD的右向左分流而出现发绀。偶尔,下腔静脉瓣长导引下腔静脉血液经ASD流向左心房出现发绀。

  以上内容就是有关于房间隔缺损的发病机制的相关知识介绍,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多多了解相关知识,当孩子患上了该病,也不要过于担心,及时的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治疗,并且还要加强护理方面的工作,让孩子多注意休息。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房间隔缺损的危害知多少? 
房间隔缺损患儿,如果缺损较大时分流量也大,导致体循环血流量不足而影响身体智力发育,表现为体形瘦长、面色苍白、乏力、多汗,活动后气促。因此,较大缺损的房间隔缺损患...